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新春走基层:战斗英雄,在最朴素举动中诠释幸福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1-25 12:18: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张文生展示老班长今年寄来的寻人信件。 李克祥 摄

  中新网苏州1月25日电 题 战斗英雄,在最朴素举动中诠释幸福

  记者 周建琳

  “黝黑的皮肤,朴素的穿着,平和的微笑,满头的银发,真是一位地道的老农民!”这是记者见到张文生第一感觉。

  “怎么进城快10年了还这样‘土’呢?”带着疑问跟着张文生走进他的家。这个家也如张文生一样的“土”,客厅中间摆着一张小八仙桌,旁边是用来堆东西的宽大的大木板,唯有上面喜气的年货提醒着大家今天还在龙年春节里。

  “这些东西都是征地拆迁前老家用的,我和老伴舍不得扔就全搬过来,能用的。”递上一杯茶,老人一个劲地催着喝一口暖暖身。“你也辛苦噢过年还要采访。”

  “尊敬的投递员:46年前的1965年,苏州有二批优秀青年应征入伍参加‘援越抗美’战争。当年留下的通信地址因城市建设变化很大,请邮政或有关热心人帮我将此信交给他们。现在广东很多战友都十分想念他们。如确找不到,请把这封信交给苏州武装部,请求他们帮助。谢谢。”一张喜气的信封躺在八仙桌上,这段文字就写在上面。

  “这是部队老班长在寻找我,以前的村里的老房子拆迁了,这封信好不容易才到我手里的。”一拿起这个信封,这位66岁的老人脸上流出了自豪的笑容。

  “1965年,我刚刚19岁”,张文生清楚地记得,那年的9月,他离开了苏州吴县,踏上了援越抗美的军旅征程。

  1967年4月18日,对老张来说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一大清早,美军战机就再一次对张文生所在的施工区进行轰炸。张文生和他的战友们奋起还击,激烈的战斗之中,张文生不幸中弹,倒在血泊之中。

  “我全身中弹30多处吧。”回忆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张文生拿出了一本鲜红的《毛主席语录》,中间一个赫然有一个大大的弹孔。“这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啊”!张文生极其珍爱的抚摸着它。

  真没想到眼前这位平凡老人,曾有着十分不平凡的经历!真没想到眼前这位平凡的老人,竟曾是一位战斗英雄!

  1969年,张文生的伤情逐渐稳定,被部队评为战时伤残七级并在部队的安排下回到了地方。

  按照战时优抚标准,根据张文生的伤残等级,即使以后不干任何工作,也可以享受当地平均生活标准。可张文生不愿意过着无所事事的日子,在他的坚持下,先后在苏州枫桥东浜村里做过厨师、送信员等力所能及的工作,从来没有停歇过。

  “农民就是干活心里才踏实!”张文生告诉记者,自己是苏州枫桥东浜村的征地拆迁农民,现在两个儿子按规定拿大套房子,自己和老伴拿了这套东浜新苑的60个平方的小户住着感觉很好了。

  “我也是城里人了噢。每个月有1100元的退休金,老伴每月的农保也有510元,村里股份分红去年也拿到了近3000元,现在的日子我很知足了。”张文生的家庭,原本可以享受政府的优抚安置和相关救济待遇,但他从未以自己是战斗英雄向政府要过一分钱的救济。

  一晃4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张文生早已被安排退休。本可以安享晚年,和老友们打牌、下棋或者喝茶、聊天,过着安逸闲静的生活。可是他却从没闲着。几年来,张文生一直热心于社区的义务治安巡防员、退休自管小组长、社区楼长等工作。

  “我是一名志愿者,很光荣!”张文生笑说:“作为一名残疾老兵,我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优待,村里和社区也一直对我很照顾。年轻时我相信共产党,将热血洒在战场上,是我一生的自豪和骄傲;现在我老了,能为社区做点能所能及的事情,也是我晚年生活的心慰和快乐!”而这就是他的“幸福元素”。

  聊起龙年的心愿,张文生告诉记者,只图“老两口身体好些,儿子们日子过得好些!”(完)

【 作者: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