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1月25日电(记者张亮)“农历腊月二十八,我还在电视台编片子,离家1600公里。”这是卢力年前在社交网站上写下的一条状态,他今年26岁,工作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地方电视台。回家过年是刚工作半年的他最期待的事情。但是回家,尤其是在过年期间回家,并不是很容易。
“订回家的火车票时,一手拿电话不停地打,一手握着鼠标疯狂地刷铁道部的订票网页。电话不通,网页无法显示,忙活了几个小时,等电话通了,网页打开了,结果车票一张都不剩了。”卢力回忆起10天前的抢票经历,一肚子无奈。
最后卢力还是选择了坐飞机回家,而跟卢力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2012年,中国春运客流量将首次突破30亿人次。虽然过程艰难,但是过年回家团聚依旧是多数年轻人的首选。大学生、农民工、都市白领,这些常年在外地的年轻人或因为工作原因、或因为经济条件限制,一年到头鲜有回家的机会,渐渐年迈的父母成为他们最大的牵挂。
“网上最近流行一个计算和父母相处时长的测试,我做了一下,算下来我一生剩余的和父母的见面时长竟然只有短短的不到半年,这个结果让我很震惊、很难过,以后工作再忙每年过年也要回去陪陪父母。”卢力说。
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春节几乎成为不少中国年轻人与父母面对面交流的唯一机会。“吃饭、睡觉、挨父母骂”,中国年轻人在网络上用这三个词总结过年在家可以“享受”的事情,也正是这些事情让他们体会到久违的家的感觉。
虽然回家的愿望和期盼如此强烈,但是一些年轻人在期盼中还裹杂着担忧和畏惧。“回家就怕父母和亲戚轮番问,问工作,问感情,虽然这种询问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长辈们对我的关心,但是我实在对这种关心方式感到厌烦,甚至是畏惧。”已经在北京工作了3年的张鹏每年过年都回家,他对家人每年一次的种种“拷问”深有体会。
由于平常见面机会少,不少父母都把自己积攒了一年的关心和唠叨集中在春节期间倾诉。春节也变成了儿女在父母面前总结一年工作生活的“汇报会”。有网友总结了一份“春节十大毒舌问题”在网上引起年轻人的广泛共鸣,“月收入多少啊?”“有对象了么?”“买房子了吗?”都成为当下年轻人春节回家最不愿意听到的问题。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