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华商报渭南讯(记者芮潇潇)大年初一,全村13岁以上的男子都要喝“迷魂汤”的事情你可能没有听说过,但渭南市临渭区崇宁镇段村杨家组的这一民俗已流传了很多年。
村里已无人知道为啥取名“迷魂汤”
“我们村大年初一喝‘迷魂汤’,都不知喝了多少年,没有人知道。”49岁的段村杨家组村民杨育安说。
据多位村民介绍,杨家组的杨姓人家约有90多户。每年正月初一,村里所有姓杨的人,在早已荡然无存的村中小庙的旧址上,焚香烧纸,祭拜先祖,而后舞龙击鼓庆祝新年。在这些仪式结束后,全村13岁以上的男子,可以饮酒,然后到轮流安排的人家去盛“迷魂汤”。谈起迷魂汤,村子里没有人知道好好的汤为什么取名“迷魂汤”。
据了解,“迷魂汤”类似于关中的胡辣汤。59岁的村民杨占仓说,新中国成立初期,每年村中13岁以上的男子都要交1角钱,用于购买制作“迷魂汤”所需的材料。在他的记忆中,每年正月初一,村里的老庙前,村中的长者要用秤称出5斤肉、2斤酒,然后,肉由制作“迷魂汤”的人家拿回家熬制“迷魂汤”,酒则留在庙前,等祭拜完毕后供村民饮用。
初衷只为让穷人家过年能吃上肉
村民杨占仓告诉记者,村里的杨姓人都是一个家族,在旧社会因为生活困难,有些村民一年都吃不上肉,喝不上酒,因此,先祖们就定下了这喝“迷魂汤”的习俗。
村民们说,现在村里13岁以上的男子都登记造册,每人每年交2元钱用来购置肉、酒。“吃人一辈子,人吃你一回”,杨占仓说,他都59岁了,还没有管过村民一次“迷魂汤”,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家才有资格。村里许多外出工作的人,轮到自家办“迷魂汤”,都不远千里回家专门招待村民喝“迷魂汤”和白酒。今年大年初一烧“迷魂汤”的人家,已经从青海赶回村里,在自己的兄弟家开始准备“迷魂汤”了。
“迷魂汤”必须保证够大家吃,一锅不够就烧两锅。“现在生活好了,酒肉对村民们来说已经不再是奢侈品,但这种习俗一直保持至今。”有村民说,一些年轻人觉得大老远跑回来就为准备这么一顿饭,有些累人,但大多数村民认为,这样才能让人感觉到真正的年味和浓浓的亲情。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