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消费者未来2年消费信心依然强劲 需引导理性消费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1-19 15:40: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导读:瑞信研究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未来两年消费信心依然强劲,但购买不动产的意愿明显下降。哪些因素正在支撑中国消费者强劲的信心?中国居民储蓄意愿依然强烈,扩大内需是否任重道远?购买不动产意愿下降,是否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将会持续低迷?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瑞信研究院对包括中国在内的8个新兴市场国家的成年消费者进行了访问调查,结果显示,巴西、印度和中国的消费者信心最强,而埃及、土耳其、俄罗斯的消费者信心最弱。

  与中国消费者有关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在未来两年购买不动产的意愿为16%,比2010年调查报告的22%明显下降。此外,中国消费者依旧保持着对储蓄的热衷,收入减少的压力并没有导致储蓄减少,中国消费者把30%的月收入放进储蓄,在所有受访国家消费者中是最高的。

  调查发现,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趋于平稳,年轻消费群正在增加,比起价格他们更关注的是质量和服务。在年轻消费群体中,中国受访者的收入增长预期小幅下滑,跟年长的消费者相比,年轻人储蓄比例小幅下降。

  瑞信的这份调查,从一个角度揭示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发表他的看法,他认为支撑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最主要的因素是目前的经济增长形势。

  赵萍:根据联合国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今明两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预测要达到8.7%和8.5%,也就是8%以上,而印度的增长速度可能只是在7%以上,至于巴西的问题可能就更加严重,去年(2011年)巴西的通货膨胀水平比较高,预计今年的通货膨胀的水平仍旧会保持在5%以上,而经济速度可能也是在5%左右。因此这些新兴经济体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也导致了消费者对未来的消费信心的走势不同。

  消费信心不意味着消费行为

  赵萍指出,消费信心并不意味着消费行为。中国目前消费信心强是意味着中国正处于一个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阶段,但并不意味着人们会立即实施购买行为。

  赵萍:因为消费结构升级使人们原来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和档次、品牌知名度都从低级向高级升级,而价格水平较高的这种高品质的商品消费,特别是耐用消费品以及占居民消费比重较高的住房消费,这种大额的消费支出其实是需要一定储蓄作为积累的,比如说需要一定额度的首付款。因此人们可能希望购买大额商品的时候,可能他的前提也是要适当地在短期内提高他的储蓄水平。

  中国老百姓消费观念比较传统,这回再次得到了瑞信的调查认证,这是不是说我们今年乃至未来几年扩大内需的政策落实起来仍然很难?赵萍表示,未来扩大内需的政策可能更关键的是出台有针对性的、相互协调的扩大消费的政策。

【 作者:张慧鑫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