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他用影像“改写”垃圾围城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1-19 11:44:00   来源:新京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农药袋子引他“入世”

  王久良本对垃圾并不“来电”。

  他跟别人一样,把吃过用过的垃圾丢进垃圾桶后,就不再关心了。

  刚从中国传媒大学摄影系毕业时,王久良还醉心于鬼神题材的艺术摄影。

  2008年,毕业后的他回到家乡山东省安丘市,将镜头对准村外的坟头时,却被田间地头的垃圾袋子吸引了。

  农药用完了,不是放在棕色瓶子里吗,一年也用不完一瓶,怎么现在都装袋子里了,还弄得到处都是?

  故乡变了,让他的记忆无处安放。

  王久良失落了,想探个究竟,2008年10月,他回到北京,在导师鲍昆指导下,开始上路寻找答案。

  目的地已经不是所谓的艺术作品,“如果照片只是被一帮艺术评论家品头论足,那等于没做。”

  他要“入世”,代价却是并不固定的收入和一个自由之身。

  “两万五千里”探访

  王久良上过三次大学,前两次都中途退学,30多岁了,才算读完别人二十三四岁就能拿到的学位。

  “做不了几个项目了。”每个专题摄影都要至少一两年时间,让他有了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

  起初,他上路是为了拷问消费社会和资本生产,而北京周边垃圾场污染调查只是个引子。

  可污染超出想象,把他套牢了。

  在google earth的帮助下,结合实地探访,他摸透了400多家垃圾场的方位,摩托车的行程也随之定格在1万7千多公里,“相当于两万五千里长征。”

  冬天,王久良得顶着寒风伏在摩托车上,到下车时,脚都冻得没了知觉,鼻子却因没戴口罩,嗅到阵阵酸臭。

  他怀疑自己的过敏性鼻炎就是这么落下的,但他并未将镜头焦点仅仅对准垃圾场的破败不堪,他在乎的是垃圾场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于是,人们记住了一幅幅有些超现实意味的胶片:垃圾堆里,羊吃垃圾,羊倌给羊注射抗生素,而人最后再吃羊肉;被垃圾污染的水畔,有人拍婚纱照,有人生火烧烤。

  在他看来,拿出的作品要像刀刃一样,能改变局势。

  他的作品不通过令人作呕的细节震撼观众,而通过冷静的宏观呈现让观众意识到:“我们居住的城市正在被垃圾包围”。“不是垃圾包围城市,而是城市包围垃圾”,而这一切,源于人类无休止的物质欲望。

【 作者:王珊珊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