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2011年湖南考古回眸:发现明藩王府和宋城墙遗址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1-18 15:29: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本报驻湖南记者 黎 鑫

  2011年11月22日,湖南省临澧县杉龙岗遗址引起了国内外考古专家的注意,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美国哈佛大学、北京大学等联合开展的“中美合作稻作农业起源研究项目”现场,多粒距今约8000年至9000年的碳化稻谷被发现。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奥弗·巴约瑟夫惊呼:“世界稻作起源地就在湖南澧阳平原。”

  1月8日,湖南省考古暨文物保护工程工作汇报会在长沙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11年,湖南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共调查勘探面积15万平方米,发掘1.5万平方米,出土文物万余件。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表示:“2011年,我们在考古调查、勘探和考古发掘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今后,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湖南建设文化强省做出更大贡献。”

  长沙东牌楼和潮宗街街区:

  发现明藩王府和宋城墙遗址

  2011年,为配合城市建设,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东牌楼街和潮宗街街区进行了重点考古发掘。

  据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黄朴华介绍,东牌楼考古发掘的最重要成果是发掘出了一处明代王府的宫殿基址和一段70米长、5米宽的宋代街道。清理出的宋代街道排水沟和2000多平方米的房屋建筑遗迹等,为专家了解明代长沙核心城区提供了生动资料。此外,东牌楼考古发掘现场还发现了600多口古井,并从古井中出土了数百枚简牍。“相关遗迹已经采取了整体截取的方式搬迁至室内进行保护,未来将在长沙市博物馆展出。”黄朴华说。

  潮宗街街区发掘出土的明代和宋代城墙,为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又增添了有力的证据。据介绍,墙体呈东北—西南走向,长120余米,用麻石条做基础,两侧用青砖包边,明代城墙叠压在宋代城墙的墙基之上,其中有一段还利用架设树桩来稳固基础。黄朴华告诉记者,目前考古工作还在进行中,古城墙是原址保护还是迁移保护尚未确定。

  临澧条头岗:

  南方地区首次出土大量石叶

  2011年4月和8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对澧水支流道河两岸进行了旧石器遗址专题调查,发现旧石器晚期遗址30余处,旧石器早、中期遗址5处,并对其中的条头岗遗址和乌鸦山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条头岗遗址位于临澧县佘市桥镇桃花村,发掘面积30平方米,出土各类石制品约6000件,专家认为该遗址是一处石器制造场遗迹。条头岗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器以及首次在南方地区出土的大量石叶表明,当时人们的石器制作技术已非常成熟。这些石器为认识湖南地区旧石器晚期的石器工业提供了重要资料。

  澧县的乌鸦山遗址共出土石制品1700多件,采集石制品400多件。该遗址揭露出很厚的文化层堆积,是湖南地区比较典型的晚更新世时期的剖面。

  考古专家表示,乌鸦山遗址和条头岗遗址在时代上均大致位于晚更新世时期,正好处在现代人在东亚出现的关键时期,为了解旧石器中期向晚期的过渡,以及现代人类在中国的出现和迁徙等课题提供了新的资料。

  临澧杉龙岗:

  发现数粒距今近万年碳化稻谷

  2011年11月至12月,经过中外考古专家的努力,临澧杉龙岗遗址发现了几十粒碳化稻谷与疑似水稻田遗存、建筑单元以及活动面、壕沟等多种遗迹,集中展示了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和生产生活,为研究澧阳平原早期农业形态和社会提供了重要资料。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顾海滨表示,他们将对杉龙岗遗址出土的稻谷进行微观分析,“如果这些稻谷具备很高的人工栽培痕迹,它们将成为‘澧阳平原’是稻作起源的重要证据。”目前,该遗址的水稻田样品已送往北京大学进行年代测试,如果早于6500年,那么杉龙岗遗址将是世界最早的水稻田。今年,中外专家计划按照2011年发掘结果,更大面积地揭露可能为水稻田的区域。

  岳阳七星墩:

  出现史前城壕聚落群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2011年进行的大荆湖专项普查中,岳阳市文物处在华容县大荆湖及周边地区共发现32处古文化遗址,其中新石器时期遗址27处、东周遗迹5处。岳阳市文物处副处长欧继凡表示,经初步观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大荆湖一带应该存在着一个大的古文化聚落群,七星墩遗址极有可能是这个遗址群的中心。

  2011年5月至7月,岳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七星墩遗址进行发掘,遗址文化堆积层较厚,有庞大的建筑遗存,遗物非常丰富,表明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城池。特别是遗址上发现并清理了面积较大、红烧土烧结面规整成片、柱洞排列极具规律的房屋基址;房屋基址内出土了没有使用痕迹且数量较多的石器、纺轮以及象征权力的石钺;环遗址周边的土墩有明显的夯筑痕迹。

  常德南坪:

  内陆地区首次发现土墩墓

  2010年至2011年,常德市博物馆在武陵区南坪乡进行了近两年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了西汉到王莽新朝时期的5个封堆21座土墩墓。据发掘负责人龙朝彬介绍,最大的封堆底部直径50米,顶部直径18米,从底部生土层到顶部高7米,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先后至少有12座墓入葬该封堆内。部分封堆有被盗的痕迹,5个封堆内共出土了铜器、铁器、玉石器、陶器、玻璃器、钱币等各类文物650件,其中有印章7枚。

  土墩墓一般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江浙地区,此前不曾见于内陆。常德南坪的土墩墓群是在内陆地区首次发现的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土墩墓群,该墓群包含有多种形式和结构的土墩墓,其中一处土墩墓还有墓域的标志。南坪土墩墓的发掘,不仅为土墩墓研究提供了新资料,也为研究西汉晚期长沙国与武陵郡的关系提供了新线索。

【 作者:蒲波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