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漫论《水浒传》的高衙内:小无赖的大能量何来?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1-17 16:26: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阎焕东

  在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众多,高衙内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自然算不上一个人物,所以也往往不大被人注意。这是一个疏忽。而其实,这厮不可小觑。这种人你别看他不起眼,有时候也会呼风唤雨,翻起大浪,搅得社会不得安宁。《水浒传》中第一桩真正算得上是“逼上梁山”的大案,便是由他一手酿成的。

  这么一个“诈奸不及”的小无赖,何以能有这么大的能量?完全是因为他有一个大靠山,一个有权有势而又无法无天的老子——殿帅府太尉高俅。

  一

  要说高衙内与高俅的关系,这里边可有一点稀罕事。本来这高衙内是高俅叔叔的儿子,他们两个正经是叔伯兄弟。书中写得明白:因为“高俅新发迹,不曾有亲儿,无人帮助,因此,过房这阿叔高三郎儿子在房内为子”。于是,这近亲的小弟就变成了儿子。显然,这是一种令人不齿的人伦错乱的关系,同时也是一种让人恶心的相互利用和勾结。高衙内找高俅,甘心降一辈,把兄长改口叫“爹”,自然是为了投靠,想借以飞黄腾达;而高俅收养高衙内,把兄弟认作“螟蛉之子”,其深层用心则是为了“有人帮助”,得到一个贴心的帮手。

  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衙内在进入高俅的殿帅府以前是个什么样子,书中没有交代,但他来到殿帅府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不难想见的。他的新老子高俅就是一个最贴近的样板。按书中所说,高俅在发迹前原是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除了踢得一脚好球,若论仁义礼智,信义忠良,却是不会。只是意外被喜好游乐并酷爱踢球的端王看上,收为亲随。不久端王坐了龙庭,成了皇帝,这高俅受到破格提拔,转瞬间成了殿帅府太尉。而他上任后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寻隙报复过去的仇家,因多年前曾被王进的父亲“一棒打翻”,如今便在王进身上找茬儿,逼得王进只好带着老母连夜逃出京城。

  有了这么一个既有通天权势又寡廉鲜耻、为所欲为的“父亲”在身旁言传身教,高衙内这厮要想不变成京城恶少也不容易。书中写道:由于高俅的特别宠爱,“那厮在东京倚势豪强,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请注意,这里的“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这句话很有概括性,由此可以想见,这“花花太岁”在京城已干下多少伤天害理的勾当,又有多少好人家的妻女被作践,这都要留给读者去想了。

  这一回被他盯上的不是别人,而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的妻子林娘子,由此便酿出了一桩惊天大案。

  二

  阳春天气,大好风光,林冲偕娘子到东岳庙上香还愿。路上林冲偶遇鲁智深耽搁了一会儿,林娘子同侍女前头走,恰恰就撞上了那“花花太岁”。一桩大案就此揭开帷幕。

  从东岳庙前高衙内调戏林娘子,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一出完整而悲壮的人间大戏。在水浒故事中,林冲上梁山是水浒英雄聚义、被逼造反的一个开端。这桩大案从始至终、不折不扣,是高衙内这厮一手造成的。

  在整个故事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高衙内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有时在台前,有时在幕后,但其作为事件的挑动者和主要推手却贯穿始终。也正由于他的存在,或者说也正是为了满足他的私欲,当时宋王朝从上层到地方各层次的统治机构都被或深或浅地拖进来,从而让人们对那个社会有了更多的认识。

  最初在东岳庙,高衙内是直接以“花花太岁”的面目出现的。他调戏林娘子,硬是要逼她到楼上“说话”。这件事开始有一定随意性,因为像这类事情高衙内每日遇到的不知有多少,从来都不特别当回事,似乎也从来没有人敢说什么。但这一回碰上了林娘子,遇到了反抗。然而,高衙内并不死心,正所谓“尝不到的果子总觉得最甜”。为讨高衙内欢心,富安等几个心腹就来为他策划,一面由陆谦赚林冲出来吃酒,一面派人将林娘子骗入高衙内布置好的圈套——真是想得周到!但这次又未得手,在紧急关头林冲又及时赶到,救下妻子。高衙内“吃了一惊”,破窗逃走。但这一回林冲发怒了,把陆谦的家里打得粉碎,还“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到处寻陆谦算账。

  事情到这一步,直接出面的还只是高衙内本人以及他身边的几个帮闲。而对林冲来说,虽然娘子接连受辱,但还没有大的伤害,他也还能够应付。

  接下来是高俅出场了,他从幕后走到幕前,站在了孽子的身前,充当护法神。高衙内迷上林娘子,两次被林冲冲散,惊出病来。奴才们趁机添油加醋地把事情原委向高俅报告,明白地说衙内就是想要林冲的老婆,必须害死林冲才能把这女人弄到手,不然衙内就没救了。高俅听了,在最初的瞬间还有一点犹豫,但随即便下定决心,按陆谦、富安两个坏种的计策行事。至此,高俅就 “被卷入”进来,并发挥出巨大能量。他手中的权力完全成为保护孽子为非作歹、残民以逞的工具,朝廷王法变成他随意污人清白的一盆狗血!按照高俅父子的如意算盘,他们本来是要林冲当场毙命。亏得林冲临危急辩,揭穿其骗局和毒计,高俅自知理亏,一时无话可说,只好暂作收敛,将林冲押送开封府审理,责令府尹“明白处决”。至此,林冲虽暂时躲过高俅的屠刀,但他的一条小命已完全捏在了高俅父子手心。

  三

  对高衙内和高俅来说,林冲不死,他们的目的就不能达到,而且也不能安心。他们定要置林冲于死地。所以白虎堂之后,他们并不放松。接下来,高俅父子便调动其所拥有的权力和能量,动用当时社会从上到下所存在的各种腐败机制和势力,织成一张大网向林冲压过来。高俅先是命人把林冲押送开封府——为什么要送开封府呢?因为在当时,这开封府差不多“是高太尉家的”,凡是“有人小小触犯,便发来开封府,要杀便杀,要剐便剐”。林冲被押到这里,还能指望有活命吗?巧的是遇到一个办案的孙孔目,能认死理,坚持说林冲“无罪”,府尹也看出这里边实在是冤枉,下不得手,便求得高俅允准,将林冲发配沧州牢城。而高俅父子则买通押送公差,让他们“不必远去,只就前面僻静去处把林冲结果了”。二公差本来干惯了这种伤天害理的勾当,如今是太尉府作主,又得重金,如何不干?于是接下来便有了野猪林那出险戏。如果不是蓦地里跳出个侠义万丈的鲁智深来,林冲即便有十条性命也早玩儿完了!鲁智深救人彻底,一直把林冲护送到沧州城外,彻底破除了高俅父子的又一条毒计,再次保了林冲的性命。

  接下来是火烧草料场。高衙内父子对林冲的陷害到这里可谓又进了一步。他们的毒手已伸到了底层,达到了“远恶军州”,逼得人在世间再无容身之地。而同时,这一次他们的手段也更歹毒:先是把林冲从天王堂调过来看守草料场,明着是给你一点好处,实际上是把你置于死地,让你浑然不觉。其次是让你再也不可能有活路,要么被烧死,而即便不被烧死,也要承担失火的责任,也是死罪。到这一步,连施耐庵都感叹再没有人能救得了林冲了,所以书中只能说是“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而其实那只是一种偶然:大雪压塌了林冲就宿的草棚,他不得不到附近的山神庙躲避风雪,才逃过了这场本来是必死的大难。

  至此,林冲也终于明白,一切屈辱、忍让都毫无用处,在高俅、高衙内们统治的世界里,再没有他林冲安身立命的地方。于是横下一条心,先砍了奉高氏父子之命前来放火并准备从灰烬中拣取他的尸骨的陆谦、富安等几个爪牙的人头,先把过去的账作一个初步的了结。然后,迎着朔风和纷纷扬扬的大雪,大步投奔梁山。

  四

  通过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水浒传》作者丝丝入扣,层层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罪恶,压迫和反抗。而在这个过程中,历来不大被人注意的一个小角色——高衙内,或前或后,或明或暗,一直站在事件的中心,成为矛盾聚集、纠结、发展的一个动因。在故事的进行中,不管他出场不出场,事实上都是事件的一个主要的推动因素,没有他和他的胡作非为,没有他的无赖、无耻,没有他的要死要活、胆大妄为、无法无天,就不会有后来的一切!毫无疑问,他是这场大戏中的一个“结”,一个“核”,或者说是一根“主轴”,岂可等闲视之?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衙内”的出现是一种重要现象。他们的活动和行为,往往牵动着民生的安定、社会的治乱和王朝的兴替。

【 作者:蒲波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