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ST公司重组"猝死"折射新政威力 壳资源遭冷遇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1-17 11:3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据媒体报道,建行投行部处长、建银国际高管张传斌等人,因在翔鹭石化借壳ST黑化的过程中建老鼠仓非法获利2000万元被捕。ST黑化的重组草案显示,2010年8月即公司停牌期间,翔鹭石化原股东GoldForest将其所持的翔鹭石化12%股权转让给建银国际,交易价格为5.39亿元。当时,张传斌为建银国际的法定代表人。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部门对内幕交易采取“零容忍”态度,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引发内幕交易采取的监管措施是:异动即调查、涉嫌即暂停、违规即终止。在此监管背景下,已有多宗重大资产重组案例因此终止。

  “在目前的监管思路下,发生内幕交易对资产重组进程的影响将是致命的,”一上市券商保荐人对记者表示,尽管建银国际的内幕交易案尚未完全定性并披露,但从已知信息看,很可能是ST黑化资产重组终止的核心原因。

  此前,亿晶光电借壳海通集团上市也曾受内幕交易牵连。据报道,“投行夫妇”——谢风华、安雪梅涉嫌利用海通集团的重组信息进行内幕交易获利,其后双双被拘;此前,谢风华曾任中信证券企业发展融资部执行总经理。2011年6月,海通集团与中信证券终止财务顾问协议,改聘湘财证券作为独立财务顾问,重组方案随后获监管部门放行。

  ST博元转型告吹:

  资产估值出现分歧

  短短3个多月时间,ST博元的重大资产重组走入“死胡同”。

  今年1月11日,ST博元公告,公司与中瑞投资、蔡长春、新余日润协商一致终止本次资产重组。公告称,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标的企业瑞晶科技受行业波动影响,经营业绩下滑,各方未能就交易价格调整幅度达成一致。

  而投资者更直观的感受是,ST博元重组终止的“元凶”或是股价因素。“各方面因素都有,这是综合考虑的结果。”日前,当记者问及本次重组终止是否主要因股价暴跌时,ST博元有关人士如是答复。

  去年9月29日,ST博元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将全部资产作价5786.19万元出售给中瑞投资,同时以12.88元/股的价格向瑞晶科技股东蔡长春、中瑞投资、新余日润合计发行约14518.63万股股份,购买后者持有的瑞晶科技100%股权,标的资产预估值为18.7亿元。

  交易完成后,ST博元的主营业务将转变为太阳能电池片和组件的生产和销售;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中瑞投资,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曹勇。

  资料显示,瑞晶科技是国内最大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企业之一。截至2011年6月底,瑞晶科技拥有17条多晶硅电池片生产线,设计年产多晶硅电池片425MW(实际产能约600MW)、电池组件75MW,并投建了2.59MW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不仅如此,瑞晶科技还计划投资电池片四厂,新增12条多晶硅电池片生产线,届时其电池片设计产能预计达到750MW(实际产能约1GW)。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瑞晶科技分别实现净利润1.87亿元和1.19亿元。

  尽管ST博元停牌期间上证指数累计下挫约11%,但重组预案出炉后,公司股价连拉4个涨停,最高触及15.27元。不过,ST博元的股价此后坠入下降通道,再无回天之力。

  在股价跌跌不休的背景下,ST博元的重组出现“裂痕”。公司去年11月30日公告称,受光伏业波动影响,瑞晶科技业绩有所下滑,目前相关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预计最终评估值较预评估值有所下降。该公告又称,截至目前,不存在可能导致撤销、中止本次重组方案等相关事项。

【 作者:陈鸿燕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