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ST公司重组"猝死"折射新政威力 壳资源遭冷遇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1-17 11:3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辞旧迎新之际,ST黑化、ST博元、ST珠峰的重大资产重组相继夭折。

  三家ST公司命运沉浮,折射出当下ST板块面临的共同窘境。从政策层面看,借壳上市标准趋同IPO、创业板退市制度亮相,以及监管部门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对ST公司重组释放着微妙的影响力。从宏观环境看,部分重组方所处行业景气度急剧下滑,标的资产盈利前景变得模糊,引发估值分歧。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A股市场长期下挫,ST公司股价暴跌,重组方的潜在利益被吞噬,萌生退意。

  种种因素交织,引发了ST板块前所未有的“集体恐慌”,而各路利益群体也由此展开新一轮的利益博弈。

  ST黑化神话终结:

  内幕交易阴霾笼罩

  ST黑化的重组历程颇似一部跌宕起伏的悬疑剧。在PTA行业周期的高点,ST黑化“攀”上了行业龙头翔鹭石化,由此缔造了连续16个涨停板的奇观,区间最高涨幅达2倍;另一个穿插的“剧情”是,突击入股翔鹭石化的建银国际高管张传斌,撞上监管部门严打内幕交易的“枪口”。一年后,ST黑化的重大资产重组黯然终止。

  2010年12月31日,停牌5个月的*ST黑化公布重组方案,拟以“资产置换+股份转让+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实现翔鹭石化借壳上市,标的资产的评估净值为72.4亿元。交易完成后,*ST黑化主业将由原先的炼焦和煤化工变为PTA产品的生产销售。

  翔鹭石化是国内PTA龙头厂商;其时,PTA价格正处上升通道,翔鹭石化给出的盈利预测也相当诱人,2010年至2014年,净利润预测数分别为10亿元、7亿元、6.26亿元和7.5亿元。

  从二级市场看,*ST黑化复牌后创下16个涨停板,短暂调整后又继续上涨,区间涨幅最高达2倍。此后,随着PTA价格回落及A股市场持续调整,ST黑化的股价开始回落,但仍远高于换股价。

  然而,该重组事宜的行政审批进展缓慢;至2011年末,三次申请延期报送之后,ST黑化还是未能完成补正相关材料报送。

  2011年12月14日,ST黑化首次在公告中提示“重组相关协议到期日2011年12月31日前是否续签存在不确定性”。一周之后,公司对外确认,重组协议到期即行终止不再延期,重大资产重组同步终止。

  从公告看,ST黑化重组夭折主要由于行政审批“卡壳”。本次交易涉及商务部关于战略投资者的审批以及经营者集中的核查、福建省环保厅的环保核查意见、翔鹭石化年产90万吨PTA技改项目(技改至150万吨/年)的立项确认等外部审批,截至2011年末,上述四项审批未取得最终审批结果。

  耐人寻味的是,翔鹭石化在解释放弃重组的原因时称,由于本次重组的外部审批环节较多、周期较长,将导致股东在原有承诺基础上至少再延长一年承诺补偿期,而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加之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翔鹭石化未来几年经营业绩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延长承诺补偿期将加重股东的承诺义务。

  “这样的说辞不太符合逻辑。”一保荐人对记者表示,对重组方而言,借壳上市对公司的意义显然高过股东一两年的短期收益,大多数重组方毫无疑问会选择增加承诺补偿期限以推进重组,“舍本逐末”的做法令人费解。从经营业绩的角度看,翔鹭石化所处行业本身具有波动性,其披露的盈利预测也有起落,“竞争加剧、业绩波动”的说法显然是托词。

  事实上,更多的市场人士判断,内幕交易阴影是ST黑化重组搁浅的重要原因。今年1月5日,建设银行(行情,资讯)新闻发言人证实,子公司建银国际前员工张传斌因个人原因涉嫌违规,目前正接受公安机关调查,进一步详情尚在调查之中。

【 作者:陈鸿燕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