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 华君武
华君武先生是德高望重、深受广大读者爱戴的漫画大家。上世纪90年代初,他到沈阳来,我有幸陪同他观看了两场足球赛。渐渐熟识了之后,在餐桌上,大家唠起了他的漫画。年纪大一些的夸赞他的《磨好刀再杀》,说这幅40年代的代表作,塑造了蒋介石的漫画形象:穿着一身美国大兵服装,光头壳、高颧骨、小胡子,眼里射着凶光,太阳穴上贴着一块小小的四方形的黑色膏药,既突出其混迹于旧上海的身份、特色,又暗示他天天打败仗无时无刻不在头痛。而在场的年轻人则说,最有趣味的是讽刺80年代买什么东西都要搭配:一个老头儿手里拎着蔬菜,背上还驮着个人,嘴里叨咕着:“买点青菜,店里非搭配一个经理不可。”
我告诉华老:我是他的“铁杆粉丝”,只要能看到的漫画,一幅不漏。他问我喜欢哪一类的?我说,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内部讽刺画,大多刊发在《光明日报·东风》副刊上。比如,《科学分工》——两个人吹笛子,一个人按眼儿,一个人吹;《误人青春——送给离题万里的发言》;《曹雪芹提抗议——“你研究我有几根白头发干什么?”》;还有一幅是讽刺戒烟的,一个人把烟斗从楼上扔下去,立刻就后悔了,飞快地跑到楼下,又把烟斗接住了。构思太巧妙了,怎么想得出来呢?华老笑说,这是依据延安时期的一个真人实事,那个人把烟斗扔到了山下,画的时候,为了增强效果,把山下改成了楼下。
听说华老酒量可观,餐桌上,大家都纷纷敬酒。华老说,他过去确实喜欢喝酒,喝多了还曾行为失控,出过洋相:“在延安时,有一次,冼星海要到城里去指挥一个音乐会,可我喝过量了,硬是拉住他不放,说什么也不让他走,还把他怀里揣的指挥棒拽出来,挥舞着,指挥冼星海唱歌,弄得影响很不好。从那以后,我牢牢记取了醉酒的教训,喝酒格外节制。”
华老谈话具有独特风格,幽默生动,令人忍俊不禁。他说:“我们画漫画的和动物学家都需要观察动物,可是,观察的角度和着眼点不一样。我观察动物,习惯按照人的心情去推测动物的心情。我常常在住的院子里观察一群猫的活动,它们围在一起,‘坐’在那里,像煞有介事似的。我就琢磨:它们到底在干什么?观察了好一阵子,终于发现它们原来是在开会议事。因为我想到,我们——人,就是常常以这种形式开会的。”
他是名副其实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不仅创作成果辉煌,艺术精湛,构思巧妙,内涵深刻,画面简洁,风格独特,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大漫画家,而且,以其优秀的品德、高尚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文艺界树立了榜样。作为新中国美术界的一位领军人物,他毕生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引领广大漫画家沿着“大众化、民族化”的艺术道路健康地向前发展。
他的作品尖锐、辛辣、深刻,而为人却平和、热情、富有风趣。他谦虚诚恳,光明磊落。阅读他的传记,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两个情节:一是力辞“大师”称号,痛斥沽名钓誉的不良风气;二是襟怀坦白,勇于认错,绝不讳疾忌医。这两个方面,对于当前补偏救弊、端正不良的社会风气,都有强烈的针对性和鲜明的现实意义。
1990年5月,华君武先生在杭州举办漫画创作60周年回顾展,开幕式上,一向谢绝各种应酬、深居简出的美术界泰斗、著名画家叶浅予先生,代表全国美协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以“漫画大师”许之。当时有位女记者要把这番话报道出去,华君武先生没有同意。他说:“叶老过奖了。我不太同意大师的提法。因为大师一个国家只能有几个人,我也不够大师的条件。时下大师成风,阿猫、阿狗都可算大师,大师提滥了。我看不如用‘漫画大家’的提法更恰当。”后来,还曾给一位称他为“幽默大师”的画家朋友寄信,说:“用了幽默大师就有点不幽默了。大师不是帽子,不是议价,不是奉承,大师是很少的,甚至现在还没有出现。可惜在我们的社会已经不值钱了,随便就可以给别人以大师美称。你是搞漫画的,应该对这种现象加以针砭。”表现得十分清醒、低调、客观。
华老在生命途程的最后30年里,除了画画,还经常做一件自认是十分重要的事,就是反复道歉。“文革”中他遭受过残酷的批斗,而在“左”风盛炽的年月,他也曾以漫画形式伤害过一些同志和朋友,像胡风、丁玲、艾青、萧乾等。30年间,有人统计过,他在各种场合至少公开道歉过30次。每次举办画展,老人都要结合创作实践进行反思,悔恨自己不该“皂白不分”,对那些被错误批判的同志“落井下石”。他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历史面前对自己做过的错事承担责任。
对于文化名人是如此,对于普通民众也不例外。2000年,他到山东参加一个展览,会后执意要去曲阜陈庄。原来,当年他曾在那里搞过“四清”。一位生产队大队长因为多喝了一碗片儿汤被定性为“多吃多占”,受到了批判、撤职。这件事他始终记在心上,坚持要找到当事人当面道歉。在场的好多人都加以劝阻,有的说,这个大队长年龄比您还大,估计早已不在人世了。但华老表示,即便本人不在了,也要向他的后人道歉。最后,还是冒着大雨来到陈庄,幸好这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还健在。当人们看到,85岁高龄的大画家真诚地向老农民赔礼道歉的情景,无不为之感动。
华老以95岁高龄辞世,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可是,每当忆起相聚时他的音容笑貌,依稀如在目前。相信这位慈祥的长者——伟大的艺术家,永远活在广大读者的心中。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