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当前银行业改革发展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1-17 09:18:00   来源:金融时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当前银行业改革发展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是加深对银行同实体经济互利共赢辩证关系的认识。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稳则金融稳,银行业首先要认识到实体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如果国民经济不健康,银行经营就必然不稳健,银行利润就成为无源之水;如果银行脱离实体经济而自我循环和发展,必然是本末倒置,不可持续。要充分认识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引领作用。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主体,要义不容辞地充当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银行业要加深对银行同实体经济互利共赢辩证关系的认识,不断强化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经营理念,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二是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银行业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各项要求,真正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自觉将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纳入本行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实现本行信贷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的有机统一。当前的重点是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投放到重点在建工程、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同时,要做到“有扶有控”,限制对“两高一剩”和落后产能行业的信贷投入,促进实体经济沿着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科学发展。

  三是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银行业要转变经营理念,创新服务方式,真正满足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的需求,通过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为企业增加收入,实现银企共赢。具体而言,要规范收费,建立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收费制度,公布具体收费标准,严禁一切违规收费行为;充分考虑小微企业缺乏有效抵质押、“三农”客户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因素,积极创新“量体裁衣”式的金融产品,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优化服务体系,完善网点布局和渠道建设,加大机构整合力度,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与快捷度。

  三、准确把握改革重点

  银行业的历史性变化得益于改革推动,今后的转型发展更需要改革推动。现在,我国的银行业整体实力有了大幅提升,尤其是五大银行已经走进了国际大型银行之列,但规模大不等于竞争力强,利润高不等于机制好,网点多不等于服务优,一些银行在许多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回潮和改革不够深入的问题。通过改革,银行业曾经改变了单纯的“存款考核”,强化综合效益管理,但近年来又开始追求单纯的规模扩张;曾经精简了机构,缩短管理链条,但近年来又开始增机构、抢地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如果说八年前的改革是体制改革,那么下一阶段的改革重点就是机制改革。

  一是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没有约束的扩张不是有效扩张,没有约束的发展不是科学发展。当前最重要的是强化资本约束,实现资本占补的动态平衡。为弥补前几年信贷扩张所带来的资本缺口,银行业于2010年进行了一轮以A+H配股为主要形式的资本补充。很显然,这种资产扩张而倒逼资本补充的现象不可持续。银行业自身要提升资本管理的前瞻性,在经营中综合考虑风险、收益、资本的平衡关系,强化资本对资产的刚性约束,坚决走出“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粗放循环。

  二是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近年来,商业银行引入了激励机制,但也出现了激励不适度、不科学的问题,形成业务发展年年加速、绩效指标层层加码、各级员工人人加压的现象,一定程度地影响了银行的科学发展。对此,各银行应尽快建立起风险与效益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绩效考评体系,提高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风险指标在绩效考评中的权重;准确测算各类业务的风险成本和风险调整后的收益,防止利润虚增和风险隐匿。分支机构不得自定考评机制,不得在绩效考评体系之外设定单项业务考核,不得设立单纯的市场排名、市场份额考核指标以及业务规模的时点数考核指标。

  三是建立高效的运营机制。再造运营机制要以客户为中心,全面整合业务和管理流程,实行机构扁平化管理、业务垂直化管理、风险集中化管理。要探索在重点业务领域实行战略事业部制,提高管理效率和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要从加强风险管控和提高运营效率出发,完善前中后台的平行运营机制和总分支行的垂直运管机制。

【 作者:曹文萱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