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济南槐荫地名:移民衍生槐文化 开埠催生洋地名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1-17 13:46:00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开埠文化催生“洋地名”

  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政策实施后,槐荫区的外国商人日渐增多,他们大多定居于新开辟的商埠区内,与旧城区相邻,并慢慢将从欧美带来的文化气息和生活方式融入济南的传统文化之中,福音里、隆新里、德邻里、清繁里等地名应运而生。

  隆新里是一条长约百米的静谧小巷,位于经七路和纬七路交汇的路口东侧。这条巷子里大多是一些年代久远的老式建筑:青瓦的房顶,红砖的院墙,高高的屋脊上雕有独特的鸟兽花纹,古旧的木门上刻着岁月斑驳的痕迹。

  青年公园街道汇统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王睿告诉记者,关于隆新里的历史,知之最详的是一位名叫王裕厚的老人,不幸的是老人已在前年冬天去世了。据老人生前回忆,隆新里原是一家德国工厂的女工宿舍,该工厂被当地居民称为“网子厂”。这里的“网子厂”指的是德国人白尔太1918年开办的太隆发网厂,由于生产工序简单,成本低廉,企业获利丰厚,厂房的规模日益扩大,招收的女工也不断增加,于是便在今隆新里的位置上建起了成排的女工宿舍。不过好景不长,1922年,太隆发网厂因经营不善而倒闭,老板白尔太将厂房和女工宿舍悉数出售。女工宿舍被中国人购买,取名“隆新里”,“隆”字意指太隆发网厂,“新”字代表由中国人所有。这便是隆新里名字的由来。

  走进经四路基督教堂西邻的狭长小巷福音里,两年前新漆的房屋外墙遮掩着这些老建筑的年龄。

  今年87岁的闫淑英老人在福音里住了近70年,对福音里的历史知之甚详。福音里原是一片空地,有信仰基督教的张氏三人为了在此筹建一所教堂,号召教徒们自发地捐款捐物,随后用募集来的资金买下了这块地皮,即经三路和经四路、纬六路和小纬六路之间的这片区域。他们请来了一位牧师,一起筹划教堂的修建。教堂于1924年始建,1926年落成。由于建造教堂的募集资金并未用完,便在教堂周围建起了一座座小院,约为300间,形成一条长约百米的土巷。当时,住在这里的居民都为基督教教徒,以教堂为中心,福音在住户间传递,渐渐广布巷间。“福音里”便得来于此。

  

  陈巨慧 冯文花 整理

  提起道德街,老济南人大多都知道,可关于道德街的来历,知晓的人却并不多。

  道德街位于纬十二路以西,是包括道德北街、道德中街在内的13条以“道德”命名的街巷总称,是一片稠密的居民区。

  道德街地区早年大部分为南大槐树庄的农田和茔地,只有东部有零星住户。1925年前后,军阀政权的一个保安队驻此。1932年,济南市政府市区测量队绘制的《济南市市区图》中此地有“保安区大队一队”的注记。该队队长李大琛及其族弟李星南在此地东部建造房屋,部分自住,其余出租出卖,与原住户形成一条南北胡同。据当地老人回忆,这条胡同当时称“永和街”,胡同北端墙上还挂有“永和街”的牌子。军阀韩复榘时期,因此街与天桥“北岗子”附近的“永和街”重名,遂由此街的几位老人合议,将此街改名为“道德街”,寓意劝这一地区的居民当家做主、整治街道,广倡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1932年《济南市市区图》亦将此地标为“道德街”。后来,此地住户增多,街巷开辟,但均无其他名称,因此,“道德街”之称延续至今。

  解放前,道德街地区是一片破烂不堪、建筑简陋的贫民区,除少数几家富裕户外,大部分为拉洋车、拾破烂的穷人。又因此地处于城乡边缘,管辖松弛,三教九流汇集,地痞流氓活跃,加之官盗勾结,为非作歹,甚至白昼抢劫,杀人越货,人称此地为“三不管”地带。

  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曾把道德街地区划为十几条街巷,在“济南市道路统计表”(1947年前后)中载有“道德南街、北街”、“道德一、二、三、四街(里)”、“三育里”等名称。解放后,人民政府对这十几条街进行了调整,取消了原来的“三育里”、“紫阳里”等小胡同名称,增加了“中心街”(即最早的“道德街”),确定了包括“道德北街、南街”在内的13条胡同。

  道德街北临南大槐树街和中大槐树街,东北临北大槐树街。过去,这些街的两旁长满参天古槐,虬枝盘绕,苍翠挺拔,为居民遮阳挡雨。住在道德街的居民,也以“道德”为训,他们数代为邻,辈辈相识,长久的交往,结成了亲如一家的情谊。民德也渐渐浸润了商德,在此经商的业户们也远离了铜臭与势利,多了诚信与和气。

  20世纪90年代末,道德街地区开始进行棚户区改造,原来的老街巷已被大片现代化社区和高档综合体大楼所替代,那些名字以“道德”起始的老街巷也已成为人们永远的记忆。

【 作者:刘欢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