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北京市政协委员建议出台学校图书馆对外服务规定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1-16 10:55:00   来源:北京晨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首都图书馆联盟春节后组建

  委员建议出台学校图书馆对外服务规定

  委员声音

  市政协委员、市文化局副巡视员、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建:

  联盟初步有150家图书馆

  由于资源条件和安全管理等问题的制约,学校图书馆对公众开放的较少。倪晓建建议市政府出台关于学校图书馆对外服务的有关规定及文件。

  关于馆藏资源的占用问题,可适当限定校外读者的借阅权限。中小学图书馆可利用周末或寒暑假时间开放;关于校园安全隐患问题,图书馆可进行分区设置,开设专门的公众阅览室,有三种方案供参考。一种是在图书馆内进行分区设置;二是在图书馆外专设公众阅览室;三是可在校门或临街的围墙专门开辟公众阅览室。关于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可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对公众开放的补贴。

  倪晓建向记者透露,目前首图正牵头成立首都图书馆联盟,初步计划纳入至少150家图书馆,包括24家区县图书馆,五六十家高校图书馆,还有一些科研院所等单位图书馆。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后,联盟成员单位间可以实现图书互借。

  倪晓建表示,首都图书馆联盟最快可在各学校寒假结束后启动,现在已经收到部分高校和一些科研院所的积极回应。

  倪晓建还透露,今年下半年,首都图书馆二期将建成,首图馆舍面积将达到10万平方米。那时将逐步推行二代身份证借书。现在已经开始和公安部门在协调这个工作,在技术层面不存在什么问题。

  市政协委员、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刘绮菲:

  先向有需求专业人士开放

  目前一些高校图书馆主要还是受自身条件限制,暂时不具备对外开放的条件。比如图书馆资源有限,社会人员进入校园的管理问题等等。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图书馆面积不大,开放后如果有很多社会人员进入,肯定会造成安全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虽然完全向社会开放有不小的困难,但高校图书馆可以考虑先向部分有需求的专业人士开放。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向学校提出申请,然后可以抵押证件等方式借阅图书。

  另外,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图书资源建设所需资金还需要政府予以补贴。

  市政协委员、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郑实:

  试点开放科研院所图书馆

  科研院所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一件好事,但目前来说却并不是一件急迫的事。因为科研单位的图书馆藏书大都为专业性较强的书籍,社会需求不是很大。而且一般的科研院所也不会允许社会人员随意出入,即使今后向社会开放也会比较谨慎。因为无法判断进入人员的真实目的,也增加了日常管理的工作量。

  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正在筹建一个建筑数字图书馆,这也是向公众开放图书资源的一种形式,真正有需求的人可以进入数字图书馆阅读。

  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公共图书馆平时也很冷清,利用率不高,人们的阅读习惯还要逐步培养。高校、科研院所图书馆对外开放可以选择一些单位作为试点,让大家了解如何操作,效果如何,待时机成熟后再进一步推广。

  市政协委员、延庆一中物理教师许铁成:

  读者从学校借书要讲诚信

  中学的校园图书馆目前主要向老师和学生开放,规模相对较小,但也都是综合性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在寒暑假的利用率确实不高,对外开放肯定是件好事,但借阅者要讲诚信,借书要按时归还,要爱护图书。

  现在部分中学图书馆还存在书籍陈旧的问题,这可能主要因为资金有限。延庆一中图书馆上一次采购新书还是五年前,投资不到2万。如果校园图书馆对外开放,政府就需要给予补贴。为了确保公共图书不会流失,到学校借书要登记身份证或采取其他抵押方式。

  记者探访

  高校图书馆开放有限制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是北京较早对外开放的高校图书馆之一。近日记者探访发现,校外读者可以持有效证件办理临时借阅证,每天收费2元。只能在开架、闭架阅览室阅览书刊,不能外借。

  记者注意到,在阅览室读书的还是以校内人员为主,校外读者并不多见。图书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校外的读者很少,原因一是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这里向公众开放。二是校外读者一般只有周末有时间,而周末学校的图书馆并不是全部开放,有些阅览室是关闭的。

  家住人大附近的赵女士告诉记者,她曾经到人大图书馆看过几次书,重新回到校园那种感觉非常好,读书环境也好,只是平时时间有限,专门留出时间到学校图书馆看书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校也已对校外读者开放阅览室,办理临时阅览证收费两元三元不等,不提供外借服务。

  部分校园图书长期闲置

  记者探访发现,一些校园图书馆图书闲置的情况并不少见。高校图书馆自习室抢手,可借阅图书的同学越来越少。中学图书馆的资源闲置情况更为严重。

  在石景山一所中学,记者看到,学校图书馆是由原来的两间教室改造而成。一间借阅图书,一间阅览报刊。平时阅读报刊的主要是没有课的老师,虽然也对学生开放,可很少有学生在此和老师一起阅读。图书馆的藏书不多,以文学类和教学参考书为主,新书只有几本,摆放在最外侧的书架上。

  记者随便翻阅几本书发现,大都是十年以前的旧书,封面已经发黄,但里面还是崭新的,很多没有借阅记录。图书馆管理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的老师要备课带班,从早忙到晚,除了教学参考书,大家很少有时间阅读其他书籍。

  市政协委员、延庆一中的许铁成老师告诉记者,其实中学图书馆的书籍闲置情况并不少见。因为课时紧张,缺少新书等原因,他本人便已有几年没有进过学校图书馆了。

  其实,部分学校图书馆的书籍虽然老旧,可并非无人青睐。记者注意到,在书市和一些图书市场上,旧书往往受到更多追捧。

  -相关法规

  教育部鼓励

  图书馆开放

  2002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2003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规定:“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各种读书活动,鼓励各地中小学图书馆(室)对社区、学生业余时间开放,提高图书的借阅率、使用率,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馆(室)的使用效益。”

  -他山之石

  国外学校图书馆大门大敞

  国外的学校图书馆一般都对公众开放。

  比如美国的大学图书馆向公众开放,不需要出示任何证件。如耶鲁大学的服务理念是帮助纽黑文市成为“人人读书的城市”。通常情况下,公众可以免费阅读开架的图书。

  晨报记者 王歧丰/文

【 作者:蒲波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