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2011年电影市场活跃 影片扎堆旺季情况改善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1-16 17:45: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2011年电影票房突破130亿元

  电影市场活跃 中小成本影片抢眼

  本报记者 张晓楠

  2011年,我国年生产各类电影791部,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31.15亿元,较2010年增长28.93%。这是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1月9日在2012年电影通气会上发布的。据介绍,2011年,国产电影实现新的突破,随着中小成本影片的逐渐进步,中国电影单独依靠商业大片支撑票房的局面正在被改变。

  全年生产故事片558部

  童刚介绍,2011年,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强势冲击,国产电影在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发展道路上继续探索进取。全年791部电影中,故事影片558部、动画影片24部、纪录影片26部、科教影片76部、特种影片5部,电影频道生产供电视播出的数字电影102部。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在此背景下,电影界提前动员,创作出了一批题材多样、类型丰富、形式新颖、质量上乘的优秀作品。《建党伟业》、《飞天》、《杨善洲》、《辛亥革命》等影片,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献礼影片的惯性思维,注重主流文化价值与普通观众欣赏需求相结合,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国产商业大片渐趋成熟,艺术质量和制作水准显著提高,以《金陵十三钗》为代表的一批国产大制作影片,积极探索“三性统一”的创作道路,不断提高质量,优化品质,探求中国特色电影大片的规律和特点,力求商业元素与文化内涵的协调共融,强有力地巩固着国产大片在电影市场中的领军地位。

  中小成本电影令人惊喜

  童刚说,2011年,中小成本影片在电影市场中展示出令人惊喜的爆发力。《失恋33天》、《将爱情进行到底》、《钢的琴》等影片充分体现了中小成本影片形式新颖、创意丰富、贴近观众、定位准确、意蕴独特的优势,冲破了市场经济背景下对中小成本影片在投资规模、市场认可、商业附加值等方面的制约,在激烈的竞争中异军突起,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和好评,逐渐成长为国产电影的重要力量。《失恋33天》以不足千万元的成本获取了3.5亿元票房,不仅创造了市场奇迹,更是提供了宝贵经验,让电影界对中小成本影片特别是现实题材影片充满了新的期待。

  童刚说,2011年国产影片票房过亿元的有20部,随着中小成本影片的逐渐进步,中国电影单独依靠商业大片支撑票房的局面正在被改变,一批青年电影人才脱颖而出,正逐渐成长为中国电影的主力军,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粗制滥造之作仍存在

  童刚说,目前电影创作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电影作品和电影观众正在形成一种新型的关系。但创作水平的参差不齐、艺术质量的良莠混杂,仍然是制约电影进步的重要因素。个别创作中暴露出来的不良苗头和现象,值得引起高度关注和警觉。

  他说,这些问题和现象集中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在快速的数量增长中,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思想贫乏、情感虚假、脱离生活、艺术干瘪的粗制滥造之作,甚至在个别作品中出现了价值观扭曲、历史观混乱的不良倾向;二是有少数影片片面追求票房利润,不惜牺牲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和意义,追求浅表层次的猎奇、噱头、炫技、感官刺激,有的甚至以血腥、暴力、情色、低俗为卖点,试图以文化折扣换取经济效益;三是出现了原创力不足、想象力匮乏的现象,某类题材或某部作品的成功,往往跟随大量的跟风与克隆,使电影创作变成了简单粗糙的复制与改写,思想雷同、情节重复、手法单调。

  童刚说,2012年,电影局将推动电影的思想艺术质量与数量产量的协调统一,实现电影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在现实题材创作中,要以弘扬核心价值体系为己任,以提高原创能力为根本,准确把握时代主流、以人民群众为创作主体、从生活中汲取真善美的力量,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意识;在历史题材创作中,要以真实可信为生命,以导向正确为灵魂,发挥历史题材作品以史为鉴、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要找到提高创作质量的突破口,推出更多示范性作品,用榜样的力量来带动整体创作,用标杆性作品来改变创作风尚,以点带面地引领全局改观。

  影片扎堆旺季情况改善

  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票房达到131.15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70.31亿元,占全年票房总额的53.61%。在前三季度落后于进口片票房的压力下,国产电影以顽强的韧性奋起直追,全年总额再次超过进口影片。

  童刚说,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进步,全社会对投资电影的热情和信心继续高涨。2011年,新建影院803家,新增银幕3030块,平均每天增长8.3块银幕。截至2011年底,全国城市影院数量突破2800家,银幕总数达到9200多块。在新建影院和新增影厅中,数字化技术得到普遍应用,90%影院都已具备数字放映条件。

  2011年,电影市场正在呈现出由季节性档期向常态化档期过渡的新趋势,影片上映排片趋于更加均衡与合理。除了传统的贺岁档、暑期档、“十一”黄金周等热门档期外,众多影片将上映时间定位于其他非传统档期,深入挖掘市场潜力,有力地培育了电影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往年众多影片扎堆旺季、相互挤压的情况得到改善。

【 作者:蒲波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