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海南地名与“龙”的渊源:以“龙”命名的很可观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1-16 17:09:00   来源:海南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海口永兴镇玉龙泉。

  地名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民俗内涵,反映着地方百姓自古以来的愿望。“龙”字在海南地名中的频繁出现,凸显了海南先民对“龙”所怀有的深切敬畏、崇拜及喜爱之情。海南地名中以“龙”命名的很可观,据统计,海口仅琼山区就有120个带有“龙”字的地名,文昌有122个,琼海有62个,万宁有40个,儋州有32个,屯昌有10个……

  地名,一个地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坐标,当我们细细梳理时,似乎接收到了先人穿越历史长河留给我们的一声叮咛、一个眼神,让我们从中感知他们在彼时所体现的风貌和念想。

  “龙”字在海南地名中的频繁出现,凸显出海南先民对“龙”所怀有的深切敬畏、崇拜及喜爱之情。

  对海南地名深有研究的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刘剑三介绍说,海南地名中以“龙”命名的很可观,据对海南汉语地区县市“龙”字地名的统计数字显示:海口仅琼山区就有120个带有“龙”字的地名,文昌有122个,琼海有62个,万宁有40个,儋州有32个,屯昌有10个……“有以龙的栖身地命名的,如龙潭、龙湾、龙江、龙塘、龙池、龙溪、龙湖、龙井、龙窝、龙宅、龙堀;有以龙的形象命名的,如龙头、龙尾、龙舌、龙唇、龙脊坡、龙脉、龙骨;有以龙有关的处所命名的,如龙坡、龙楼、龙门、龙桥、龙岩、龙塔、龙村、龙树、龙坑、龙堆;还有龙的种类,如金龙、青龙、黄龙,等等。这些地名大多是自然村名,有些是圩镇名,基本上是老百姓自己命名的。”

  反映地型地貌物产

  1990年,国家多个部委曾联合下文要求各地编撰《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负责《海南省卷》的编撰工作,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地名词典》从36000个海南地名中挑选出4000个进行收录,其中就有不少带有“龙”字。

  周伟民分析,这些“龙”字地名,大部分是与命名时的地型地势地貌以及物产有关,譬如当地有高山、河流、深潭或者大洞,出产蛇等等。

  据成于199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海南省卷》讨论稿记载,定安县定城镇高龙村,因村中有山脉形状似土龙,故名;定安县龙州乡,因境内有条龙州河而命名,而“龙州河”的名字源于河流似巨龙;定安县

  龙门镇龙拔塘村,村四周皆是火山岩石地,地表岩石裸露,道路崎岖,村落东南面有900多平方米宽的池塘,传说是古代神龙从此拔起升天而成;临高县调楼乡黄龙村,黄姓始祖于元代从福建莆田县甘蔗村迁此,因村边有黄沙滩形似龙,故名;白沙黎族自治县细水乡龙村,村里有个大山洞,相传有龙居住过,故名;白沙黎族自治县狮球乡(2002年并入打安镇)龙凤村,相传明初开始有人到此居住,村后有茂密森林草丛,里面有很多蛇和山鸡,由于蛇有“小龙”之说,当地人又把山鸡美称为“凤”,于是把村名取为“龙凤村”。

  讨论稿中还记载了有的“龙”名村落,源于当地人对龙的崇拜,如临高县博厚镇龙富村,“村人崇拜龙,以龙居之府为村名,府与富谐音,讹为今名”。海口市琼山区甲子镇龙井村,因村附近多产白藤,原村名白藤山,这个村名使用170年后,乡亲出于对龙的崇拜,又把村名改为“龙井”。

  这些以“龙”命名的圩镇、村落,都有着比较久远的历史,定安县永丰乡佳龙村,明万历中建村;临高县博厚镇龙富村,村史有500多年,新盈镇龙兰村,始建于1427年;海口市琼山区甲子镇龙井村,始建于1600年。

  原始敬畏和皇权影响

  高山、河流,其实也可以引发很多别的美好联想,譬如玉屏、丝带等等,为什么海南先民不约而同地更多选择以“龙”来比喻呢?

  据刘剑三考证,海南以“山”命名的地方最多,以“龙”命名的也名列前茅,尤其在琼山、文昌两地,以“龙”字命名的地名数量居第二。他认为,一个地区的命名与居民的语言、喜好、信仰等有很大的关系,“海南本土原始文化保存比较完整,因此海南人对龙、神等有天生的敬畏感,故而取名时多用龙字。”

  “海南以龙命名的地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龙都是作为修饰语。”刘剑三说,想要考证一个地名的由来,一定先要明确该地名在本地方言里最原始的读法,因为地名一定是先有读音,而后才有文字记载,“实际上现在海口许多带龙字的地名,其在当地方言里的发音与龙本身无关,如海口的龙昆南路,这里的‘龙昆’源自临高话读音,而在古临高话中,龙实际是‘下’的意思,但是在形成书面语时,人们将其与自身的图腾崇拜结合,进而译成‘龙’字”。

  周伟民还有另一番见解,他认为,海南地名中的“龙”字,与当地在历史上受中原文化影响深浅有关,这在他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海南省卷》讨论稿中,体现为定安的“龙”字地名特别多。

  那么为什么深受过苏东坡教化的儋州,“龙”字地名却并不显眼呢?

  周伟民分析,这是因为定安受的是流放而后登基的元文宗皇帝的影响,而儋州受的是谪居而不关政事的苏东坡的影响,所以作为皇权代表的“龙”,在定安、儋州两地百姓间,感受和反响并不一样。

  “龙”字地名的美丽传说

  藉由“龙”字地名而流转在海南各地的神话传说,使海南先民对龙的原始崇拜至今仍香火绵绵。

  海口市政协文史科原科长冯仁鸿介绍,海口古有“五龙圣地”美称,诸多乡村、街坊、坡、路、井、桥用龙字命名标榜,如义龙乡、龙岐村、龙兴坊、龙华路、白龙路、龙舌坡等。传说古代海口市区处于浅海之中,海口因位于南渡江入海口而得名。今海口府城东门经米铺村至龙岐村、龙舌坡一线有高地,古称卧龙山。卧龙山有五龙隐居,后五龙腾升入海,化作卧龙山北麓的五支小山脉,各支脉之间,有白沙河、美舍溪、东西湖,龙昆渠等水系相隔,形成五龙体态的大陆架,今东西湖、和平路、大同路一带是深而无底的潭洞,而大英山则是五龙弄珠之“珠”。

  万宁市龙滚镇因位于该市第二大河龙滚河畔而得名。当地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大地干旱龟裂,民不聊生。一天忽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一条巨龙翻滚而起,腾上云天,留下了一条又深又弯的龙身痕沟,山涧野岭的流水顺势在这里汇成了日夜奔腾的河流,驱除了干旱,解救了村民。以后,人们把这条河命名为龙滚河。

  “龙潭神雨”是临高八景之一,在临城镇西10公里处,俗称龙会潭。据《临高县志》记载,元代文学家范椁《龙潭坛记》云:父老相传在宋仁宗天圣年间,有白龙出潭中,乡人立坛于潭侧。天旱时祈祷有雨,故名“龙潭神雨”。

  位于儋州峨蔓镇北部海滨的“龙门激浪”,是古儋州八景之一。这里大石嶙峋,海岸绵延近十余里,气势磅礴,景色迷人。龙门,真有其门。它实际是一个海湾,凹处有一个玄岩之“门”,高和宽约20多米,俨然一座古城拱门。据《儋州志》载,相传昔有蛇伏其间,化龙而去,故曰“龙门”。

  传承地名保全历史

  随着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海南省卷》编撰工作的开展,海南省地名学会应运成立,周伟民一直担任会长。如今,周伟民却为城市的快速发展对以“龙”字地名为代表的老地名的侵蚀而忧心不已。

  “地名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民俗内涵,反映着地方百姓自古以来的愿望,一个城市地名的稳固与否,与当地文化积淀是否深厚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地名的变迁,是非常复杂的,牵扯面很广,我们的态度是绝对不能随意去改变地名。”

  三亚亚龙湾,被誉为“天下第一湾”,而“亚龙湾”这个名字,却是1992年后取的,此前这个位于三亚东南面的海湾名为牙龙湾,古称“琊琅湾”。据说“琊琅湾”出自当地黎语,与这里海湾的沙子有关,琊或琅意为白玉、洁白,形容沙子洁白如玉。另有当地传说,因为海湾像野兽张开大口,岸边错落的岩石像巨大的兽牙,这里也是台风登陆点之一,当地百姓觉得龙是善兽、瑞兽,给海湾取名“牙龙”,还有震驭台风之意。周伟民认为,不论“琊琅湾”或是“牙龙湾”,都承载着当地百姓久远以来的美好愿望,而改为取义“亚洲飞龙”的“亚龙湾”,实则是对当地人文传统的篡改。

  当然,地名,也可以是财富宝藏。近年来,乐东黎族自治县热打海湾牌,在该县的龙沐湾投下历史上最大的投资项目,同时大力开掘龙沐湾、龙栖湾、龙腾湾三湾与龙文化的联系,期盼乐东能借“龙”势实现经济的腾飞,并能创造一段新的辉煌历史。

    文\海南日报记者 陈超 见习记者 陈庆淅 图\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 作者:蒲波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