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分析称中国服务业发展需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1-16 15:33:00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我国服务业发展,也需要像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那样,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

  “2009年,美国电影《阿凡达》一个月票房收入21亿美元,而中国宝钢集团2009年的利润是145亿人民币,两者基本相当。”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祥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中,就中国加大服务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

  他感慨地说,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已经成为发达国家重要经济支柱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还处于边缘化的产业。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经济这种结构性矛盾暴露得更为突出。”

  从全球范围看,世界经济进入服务经济的时代,服务业在GDP中的平均占比是70%,相对落后的国家也是50%多一点,而中国截止到2010年只占到43.1%。张祥认为,实现我国经济战略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等目标,服务业是主导,服务业是关键,服务业是突破口。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实现经济跨越式转型,是当前我国的战略选择。

  曾任外经贸部副部长的张祥,长期工作于外贸一线,主要负责中欧经贸事务、中国高新技术贸易和国际经济贸易政策研究等工作,多次参与重要的国际双边和多边经贸关系谈判。缘于过去这样的工作经历,张祥在为本刊记者解读未来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时,也就着眼于全球大视野下的中国机遇与战略选择。

  分享服务业全球化机遇

  “世界经济已全面向服务经济转型”,张祥认为,全球服务经济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服务创新成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成为提升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二是产业边界日益模糊,产业融合与分工细化不断催生新型业态,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相互交融,不断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服务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占绝对优势,服务消费、服务业就业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四是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正在重构世界经济体系,推动全球经济新的增长,而服务业是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内容;五是服务经济成为经济合作与竞争越来越核心的内容。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祥认为,中国需要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既要适应世界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体趋势,完成服务业国际转移承接与让渡的接力,在动态调整中提升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战略地位;又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中国企业和中国资本“走出去”,提升中国通过货币和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调配资源的能力。

  张祥具体从三方面分析了服务业发展的当下机遇:其一,应当借助新一轮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转移,提升“引进来”水平,大力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更好地促进产业升级;其二,把“走出去”作为新一轮对外开放重点,打造更高水平上的汇聚、调配全球优势资源和要素的网络,积极获取关键技术、工艺流程和商业模式,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其三,抓住与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深度合作的契机,加速新兴经济体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步伐,扩大内部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深度的互补与融合等。

  为张祥所看重的另一重要机遇,则是跨国公司对全球价值链体系进行优化调整的机遇。他认为需要借此提高与跨国公司战略合作水平,提升我国相关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同时优化重组产业链,推动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位置从低端向中高端的跨越,积极探索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需取得三大突破

  “看待中国服务业的发展,需要看到业已建立起来的基础优势,再寻求新的突破。”张祥认为,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制造业基础更加牢固,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人力资源更加丰富,新的服务业态和新兴增长点正在不断产生,服务供给潜力巨大。随着产业升级趋势加快,城市化进程加速,产业融合趋势渐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生活性服务、生产性服务、公共服务的需求迅速扩大,就国内来说,发展服务经济的后发优势明显。由此,张祥表示,在以下三个方面都取得突破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通过服务业提升中国制造业和货物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提升产品的核心价值和附加价值,可以降低能耗,可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可以保障大量社会就业;服务贸易的发展可以适当缩减贸易顺差,可以引进国内急需的先进技术,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我国产业的技术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改善中国货物贸易条件,真正实现“以质取胜”和“以智取胜”。

  其次,需要树立服务业的民族品牌和民族企业。张祥说,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自主知识产权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它是精品的“摇篮”。民族企业应当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中国服务”、“中国创造”代替“中国制造”,树立中国自己的品牌。

  再者,要借助服务经济的发展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软实力”将为自己赢得更多的贸易伙伴和更持久的国际市场,其核心是文化。因此,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开始远超经济范畴,各国文化产品在国际文化贸易过程中会遇到跨文化传播障碍。具备“软实力”推广的国家,往往都是在主题选择、内容创意、产品形式等方面可以兼顾本土化与国际化,在民族性与国际标准之间保持张力,生产出既有民族特色,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文化产品或服务。

  中国服务走向全球的战略选择

  “在新的形势下,促进服务业发展,需要坚持自主创新与深化改革开放相结合。”张祥认为,我国的服务业发展也需要像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那样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就中国服务如何参与经济全球化,实现中国服务的世界共享,他提出了四个选择对策:

  其一,将服务业开放式升级作为整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瓶颈在于服务业落后。要适应新一轮以全球化为主要驱动力的服务业革命潮流,把利用后发优势实现服务业开放性跨越式升级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

  其二,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战略联盟与合作。一是完善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服务业投资准入制度,积极稳妥地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二是加快研究出台规范服务业并购的政策,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垄断性服务行业改革的深化;三是尽快出台服务业吸收外资的行业导向政策,将研发、信息、金融、物流及供应链、市场营销及专业服务等我国较为薄弱的生产性服务业列入优先鼓励的范围,加大优惠政策支持力度;四是加强与服务型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推动我国服务业核心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其三,完善服务区域布局,应选择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心城市作为扩大服务业开放、率先向服务经济转型的示范区。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基础特点,在现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区、保税物流区等的基础上,积极承接服务外包和转移,大力发展科技研发、信息、专业服务、物流运输、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培育一批面向全球的专业化中高端服务运营商和服务聚集区。

  其四,扩大服务贸易,提升“中国服务”能力。通过直接参与服务业离岸外包进程,提高软件、信息服务接单能力,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工贸易,扩大软件及信息服务出口;扩大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进口,提高生产性服务供给质量,引入竞争,促进国内生产性服务的发展;通过多边、双边渠道积极参与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稳步扩大服务市场开放和准入,加强服务贸易促进活动,逐步提高自由化、便利化程度,促进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王仁贵

【 作者:李季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