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分之差,他与南开擦肩。当天津财经学院(现天津财经大学)财政系的录取通知书传到正在工厂上班的李炜光手里时,数学“几乎考了零分”的他第一反应就是,“财政是研究什么东西的”?
年轻的李炜光跑到厂里的财务科询问,长辈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啊,估计也是学财务核算的吧”。
就这样,他成了天津财经学院财政系改革开放后的首批学生之一。在学校,当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税收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时,一年级新生李炜光毫不迟疑地把这几个字原封不动地抄到笔记本上。
至今,这仍是政治课本上对于税收的权威描述,也是财政学考试的标准答案。
但在很多李炜光的“追随者”看来,这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答案了。
这些年来,李炜光频繁接到陌生人的电话。读者有外地的,也有天津本地的,甚至还有和李炜光住在同一个小区的。经常有人半夜读完他的文章后激动地给天津财经大学的校办打电话,还有人直接将电话打到天津教委。去年元旦,李炜光接到一个电话,听筒那边是一个瘫痪在床的老人,他鼓励李炜光一定要坚持。
“你把我过去十几年对税收的认识全给颠覆了,谢谢你。”还有年轻的学生这样对他说。
他的粉丝也不乏名人。作家章诒和在看到他的文章后主动在微博上找到他聊“纳税人的权利”;一些级别很高的官员则在私下对他说:“李老师,您接着往前走。如果碰到什么麻烦可以找我们。”
12月的一个下午,这位明星学者在办公室里的两排书柜前接受采访。书柜里有他大学时参加校乒乓球队的合影照片,茶桌上摆着一本《鲁迅读过的书》,旁边是翻了一半的《宪政与秩序》。李炜光穿一件红色毛衣,他用拖把将刚刚洒在地上的茶水擦干净,然后礼貌地问记者喝茶还是咖啡。
李炜光会很平静地讲述过往。大学毕业后,他留校任教,主讲中国财政史,那时候的他只是一个小老师,没理论,没深度,没思想,“备备自己的那门课,简单得很”。
在很多学生眼里,他是个“极其温和宽厚的师长”。在课堂上,他鼓励学生“你们要发言,就直接站起来说”。凡有人去求教他时,他会起身相迎,离开时又总要送出大门。天津财大国际贸易专业的研究生臧建文记得,在《写给中国的纳税人》一书出版时,因为被书名吸引,他曾“壮起胆子”去办公室找李炜光借书。那时候他们素不相识,李炜光拍着他的肩膀说,“你想读书啊,很好啊!”并将自己桌上的新书赠与他。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