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能人
张曙光是刘志军跨越式发展战略的第一执行人。中国近年高铁发展深深地打上了张曙光的烙印
从2004年开始,张曙光的主要工作都围绕着高铁展开。刘志军上台之后,搁置前任已经铺开的“网运分离”改革,并提出先发展再改革,铁路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进国外高铁技术,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以解决铁路运力不足的难题。张曙光是刘志军这一战略的第一执行人。中国近年的高铁发展历程,深深地打上了张曙光的烙印。
很多铁路系统人士,在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对张的工作精神和能力都赞赏有加,他被形容为“很有能力,思维敏捷,开会讲话很有感染力,听下面的人汇报工作也很快能抓住重点和问题”,而且工作非常卖力,“经常和下面通宵开会研究问题”。隶属北车集团的唐山公司一位销售经理说,领导下来检查工作验收时,他们最怕的不是刘志军,而是张曙光,因为张懂行,一眼就能看出问题,“他眼光一扫过来,我们马上低头”。
在刘志军主导下,2004年至2006年间,铁道部先后进行了三次重要的高铁招标,即两次动车合资招标和京津城际招标。三次招标过程中,铁道部的操盘手正是时任运输局局长的张曙光。“当年谈判,张曙光背后有中国市场为他撑腰,显得非常专业,也很强势。在引进技术谈判开始之前,做了大量市场调研,对外资公司产品价格非常熟悉,只要是想进入中国的,首先价格在市场价的基础上砍掉三成,否则免谈。”南车一位工程师称。
而在一位参与当年技术谈判的人士看来,直到今天,铁道部当时采取的谈判策略仍值得赞赏,“铁道部在谈判中占据了主导,所有外商都要直接和铁道部谈,中国企业和市场被整合到一起,如果中方不让步,对方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让四家外商来竞争,这家不行就找那家。在市场换技术的情况下,当时铁道部已经做到最好。”而在铁道部出台的一本宣传手册中,一夜之间砍掉西门子90亿元竞标价格的故事,更成为张曙光在谈判中的得意之作。
“张也是工作狂,开会讲话从不拿稿子,经常是几个人开会向他汇报,他就戴个眼镜,拿铅笔划拉一下,非常专业的东西,他用简单的几句话总结得头头是道,点拨也很到位。”北车集团一位经理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
“他说话分量很重,他很少当众表扬厂商,一旦当众表扬某个厂家,那么北车和南车在招标采购中就不敢忽略这个厂。后来他位高权重,成为运输局局长之后,很难有厂商直接接触到他。”一家供货商称。
在铁路内部人士看来,以最快的速度发展高铁客运专线网,是刘志军的战略,刘从中央要来了政策和钱,执行者则是张曙光,二人的胆量和魄力确非常人能及。“在短短五年里实现了铁路运营里程翻一番,最高时速350公里,这在国内国外都没有先例。”
这种赶时间、拼速度式的大跃进,给张曙光也带来了巨大压力。“私下里张也表示压力很大,整夜睡不着觉,感叹自己陷入太深,已难以回头。”一位熟悉他的人士称。
在很多业内观察家看来,铁道部之所以现在腐败缠身,安全问题频发,症结并不在高铁本身,而在于体制。高铁该不该建,该建多少,以什么方式和速度来建,本身是技术性问题;但铁道部政企不分,在刘的力推之下,高铁成为滋生腐败的肥沃土壤,也埋藏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根子在铁道部政企不分,既是政府,也管企业,规章它制定,文件它来发,甚至制定规章时就想好了一旦出了事怎么解释。这个权力铁道部很难放弃,因此缺乏改革的动力。”北方交通大学教授赵坚说。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