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光很快熟悉了部里的工作,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客车处。上世纪90年代初期,客车处是车辆局的实权部门,以“接触面广和水深”而著名,其职能一是编制每年的新造客车计划,在铁道部下属机车制造厂间分配各厂的制造指标;二是负责审批地方铁路局的客车更新计划,这对地方局非常重要,就连刘志军在沈阳局当局长时也要“跑部”多要指标。
前述铁道部内部人士回忆说,“下面铁路局需要新客车,但分配权在客车处处长手里,所以路局都要和客车处拉关系。有次客车处处长去沈阳出差,刘志军亲自接送,吃饭时敬酒。刘志军酒量不大,非得和他喝六杯酒,希望客车处能给沈阳局60辆客车,但当时的客车处处长最终敷衍了事。”此外,客车处还负责确定各地方铁路局每年开往北京、上海的列车时刻、次数;同时审核批准科研项目和分配科研经费。
在验收室工作两年之后,1994年初,张曙光私下透露希望调往客车处,当时客车处的领导同意“让张曙光过来先呆三个月试试”。其时,客车处连处长共五个人,副处长一职一直空缺。1994年,张曙光填补了这一空缺,从此展现出出众的沟通能力。
初拥豪宅
张曙光在客车处任职时就已家产可观,超出了其正常收入。
在2001年铁道部部属机构改革之前,客车处位置很关键,是机车制造厂和地方铁路局的主管单位之一,对各机车制造厂和铁路局的设备物资招标拥有很大话语权。因此,对国内大量中小机车配件制造商来说,直接获得铁道部客车处的首肯,是进入铁路市场的捷径。
“铁道部下属的客车厂只负责系统集成,很多零部件由供应商提供。如果供应商和客车处的人关系好,就能成为铁道部指定的零件供应商,业内叫点装,产品就能卖出高价。”一位铁道部退休人士称。
张在客车处任职时的一位同事称,“张曙光擅长交际,很会来事”,很多对外的交际应酬都由张出面。客车处经常要参与铁路设备物资招标和展会,张很愿意去,有时还要5万元的出场费。
在张曙光调任客车处之前,已有多人因招标受贿出事。上述接近张曙光的人士透露,张刚到客车处时,时任处长亦曾告诫他要洁身自好,“张当时也说下面因为招标找他的人很多,家门被堵着一天到晚回不了家,承诺以后要公事公办”。1998年,张升任客车处处长。
但张到客车处不久,就有各地的厂长私下里反映对张的感觉“不太好”,“要条件,给好处”,但都不明说具体事情。期间,铁道部内部还曾传闻,有人举报广州一家机车冷冻机厂想进入铁路市场,给张曙光送了30万元。
财新《新世纪》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对于张的批评当时只有口头上的反映,并没有收到有真凭实据的举报,部领导和党组决定将张曙光以“下去锻炼锻炼”的名义暂时调离,以“离招投标远点”。2001年,张曙光被调至沈阳铁路局任局长助理。对这个决定,时任副部长的刘志军还颇有意见。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