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原锐评

夏余才:周立波一辈子不上春晚是不想被人骂/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2-15 16:27:33   来源:红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周立波称“一辈子不会上春晚”)

  12月29日在南京人民大会堂,“工行理财金账户”海派清口周立波“笑赢2011”南京压轴戏即将上演。距离演出还有半月时间,周立波一直在紧张“备战”。周立波在受访时仍坚持“一辈子不会上春晚”,而且是“一定的”。谈及原因,他说是对艺术的尊重和对观众的尊重。(12月14日《扬子晚报》)

  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曾经可谓红极一时。海派清口红了,自然周立波也红了。而红了的周立波,正如依靠小品走火的赵本山和依靠相声走火的郭德纲一样,渐渐的抛开自己老本行,而忙于其他事业,比如拍电影、做评委等等,也渐渐地使得海派清口变得了无生趣和“后继无力”了。

  将周立波过去的海派清口和如今的海派清口做比较,我们就不难看出,周立波过去的海派清口多少还有自己的东西,包括个人总结等。其中的许多段子和句子,都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名言”。但如今的海派清口,基本上都是从网络上扒拉来的,几乎没有了周立波自己的东西。周立波无非充当了一个传声筒,将网络上流行的东西,再告诉那些不经常上网或在网上没有看到的人而已。

  由此我们也知道,周立波即使上了春晚,也会让人大失所望。今非昔比,昔日的周立波已经陡然转身,从一个穷小子变成了富翁。海派清口成就了周立波辉煌的人生,周立波本人却也从此断送了海派清口辉煌历史的命运。这也正如某些作家,在成名之前是默默无闻呕心沥血苦心写作,成名之后则“漂浮”于尘世之上,再也无法静下心去,更谈不上去续写当年的佳作了。

  或许,周立波对自己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也知道自己不再是当年的自己,环境已将其做了彻底的改变。整日里忙于各种事务,整日里奔波于各家电视台,哪里有什么精力去思考自己的东西?没有时间去思考,也就只能去网络上寻找了,这是最简单的办法。就像一些教授写论文,去网上将别人的东西复制一下,稍加改头换面,就成为自己作品万事大吉了。

  而没有自己内容的作品,是无法让人满意的,也根本拿不出手和成就不了经典。如此,上了春晚还不被人骂死,何苦呢?周立波既然很明白这点,也就不像某些小品演员,虽本人年事已高精力透支,也是要年年上春晚的。以至于有一天会“成也春晚败也春晚”,进而导致自己“晚年不保”,将自己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所以,相比其他一些人,周立波是聪明的,也是很了解自己和观众的。

  但是,不上春晚也总该给自己找个台阶,总该给不上春晚找一个好听的理由。于是,周立波就说了,那是对艺术的尊重和观众的尊重。就此而言,周立波的理由并没有错。你想,海派清口沦为了网络传声筒,上春晚肯定是对艺术的不尊重,也是对观众的不尊重。可问题是,周立波的理由也是很冠冕堂皇的。他不是说自己“不行”,而是说春晚的“受众”不行。简而言之,就是说听海派清口的人都是知识水平比较高的。

  看来周立波也太抬高自己和瞧不起广大农民兄弟了。在笔者老家,如今也是家家有电视,大多数人家也是有电脑的。上网了解时事、学习和娱乐,已经成为当下许多农村青年的一种“必须”。如果你和一些农村青年交谈,你肯定会有意外发现,你自己甚至会感觉要远远落后于他们。无论对时事的观点和对时尚潮流的看法,他们一点都不比城里青年落后。作为新时代的“农民”,他们又哪里听不懂你的海派清口呢?(夏余才)

【 作者:  编辑: 刘丽雅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