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聚焦

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排名 粤鲁京名列前三甲/附全文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2-12 20:22: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2.2全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区域评价分析

2005~2008年全国四大区域环境竞争力平均得分及其变化地区2008年2007年2006年2005年分值变化东部地区56.056.055.857.0-0.9中部地区51.751.450.651.20.5西部地区48.949.048.848.90.0东北地区52.753.053.154.3-1.6标准差2.52.62.63.0—

从得分情况来看,2008年全国四大区域环境竞争力的评价分值为:东部地区56.0分、中部地区51.7分、西部地区48.9分、东北地区52.7分,比差为1∶0.92∶0.87∶0.94,标准差为2.5,差距比较小,但西部地区的分值最低,与东部地区相差7.1分,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其他各年的情况也类似。总体来说,2005~2008年,四大区域间的差异比较小,而且它们的标准差呈缩小趋势,表明区域间的差异在逐渐缩小。

从分值变化情况来看,2005~2008年,四大区域的得分变化情况比较小,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分值有轻微下降,分别下降了0.9分和1.6分,而中部地区分值上升了0.5分,西部地区的得分保持不变。

2.3全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区域内部差异分析

全国四大区域之间的环境竞争力得分差距比较小,但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为便于分析我国四大区域各自内部省份的环境竞争力差异情况,表2-2、2-3、2-4和表2-5分别列出了2005~2008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所属省份的排位情况。这里用各省份排位来进行差异分析,主要是考虑到通过排位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省份在各区域内部的位次,以及在全国的位次,可以从全国和区域内两个维度来分析差异,更全面客观;同时,还可以看出各省份所属区段,以及跨区段的变化。

全国范围内,东部地区10个省份的环境竞争力排位绝大部分都处于上游区。2005年和2007年,只有2个省份不处于上游区;2006年和2008年,只有3个省份不处于上游区。

在东部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2008年,东部第1名山东省的得分为58.5分,排在全国第一位,处于上游区,而倒数第1名海南省的得分为50.2分,排在全国第21位,处于下游区,差距比较大。

总的来看,东部整体的环境竞争力排位比较稳定,变化不大,整体竞争力水平处于优势地位。

全国范围内,中部地区6个省份的环境竞争力排位主要分布在中游区。2005~2007年,有4个省份处于中游区,2个省份处于下游区;2008年,有1个省份处于上游区,3个省份处于中游区,2个省份处于下游区。

在中部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的差异比较大。2008年,中部第1名河南省的得分为54.5分,排在全国第9位,处于上游区,而倒数第1名湖南省的得分为47.4分,排在全国第27位,处于下游区,差距比较大。

总的来看,中部各省的排位变化比较大,有4个省份的排位升降超过4位,整体竞争力水平处于中势地位。

全国范围内,西部地区12个省份的环境竞争力排位大多数处在下游区,2008年只有4个省份不处于下游区,2005、2007年则只有3个省份不处于下游区,说明西部环境竞争力水平比较低。

在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的差异比较大。2008年,西部第1名四川省的得分为55.2分,排在全国第8位,处于上游区,而倒数第1名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得分为42.1分,排在全国第31位,处于下游区,差距非常大。

总的来看,西部各省的排位比较稳定,只有3个省份的排位升降超过4位,整体竞争力水平处于劣势地位。

全国范围内,东北地区3个省份的环境竞争力排位主要分布在中游区。2005~2007年,有1个省份主要处于上游区,2个省份主要处于中游区;2008年,3个省份均处于中游区。

在东北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的差异比较小。2008年,东北地区第1名黑龙江省的得分为54.3分,排在全国第11位,处于中游区,而倒数第1名吉林省的得分为50.3分,排在全国第20位,同样处于中游区,差距较小。

总的来看,东北各省的排位比较稳定,没有1个省份的排位升降超过4位,整体竞争力水平处于中势地位。

【 作者:  编辑: 禹亚楠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