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聚焦

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排名 粤鲁京名列前三甲/附全文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2-12 20:22: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8.5提升环境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实质是环境与人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环境竞争力,关键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环境竞争力的努力,也是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统一关系的客观要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应该只是对立的,不能认为保护环境必然要牺牲经济发展,要发展经济就必然破坏环境,这种认识已经不能适应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的要求。实践证明,环境与经济发展是可以相互促进、和谐共赢的。

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生产力还比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才能提高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实现现代化。不发展经济,以落后和贫穷为代价来保护环境是不可想象的,实践证明,落后的生产方式同样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只有生产力提高了,才能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只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后,才有能力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环境保护。

由于我国大部分中部和西部省、市、区的人均GDP都处于10000~20000元,区分不明显,只有东部较发达省份的人均GDP超过20000元,并且分布较为分散。从环境竞争力得分和人均GDP两者的关系来看,总体上呈现正向关系,即人均GDP越高的省份,其环境竞争力得分就越高,特别是广东省、山东省、北京市和上海市等沿海发达省份,环境竞争力得分普遍较高。而西部一些省份,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一些经济欠发达省份,环境竞争力得分明显偏低。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可以显著提升环境竞争力。

环境保护就是采取行政、经济、科技、法律等各种综合措施,改变过去人类对自然环境、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修复对环境的破坏,主动改善生态环境。一方面,要减少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索取,压缩生产生活空间;另一方面,要增加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减少对物质财富的消耗,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生产力,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只是短期效应,从长期来看,如果不顾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一味依靠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来实现经济增长,终究会导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必须改变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对立与冲突的现状,探索一条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工业发展之路,核心就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包容性增长”。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发展各环节的关键约束指标,加快技术研发,用新能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发清洁环保的创新型产品,构建低耗环保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增加环境保护投入,提高环境管理能力,减少生态环境破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环境竞争力的显著提升。

【 作者:  编辑: 禹亚楠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