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聚焦

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排名 粤鲁京名列前三甲/附全文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2-12 20:22: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8.2环境竞争力的整体水平有轻微下降,但区域间差异呈逐步缩小趋势

2005~2008年,我国环境竞争力的整体平均得分呈波动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52.5分下降到2006年的51.8分,随后又上升到2007年的52.1分,2008年维持在52.1分不变。总体来看,在这四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环境竞争力的整体水平有轻微下降,这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快速上升呈反方向变化,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从环境竞争力的二级指标变化情况来看,我国环境竞争力整体水平的轻微下降主要是由生态环境竞争力、资源环境竞争力和环境管理竞争力的得分下降导致的,2005~2008年,它们的平均分分别下降了1.1分、0.9分、2.7分,尤其是环境管理竞争力的下降幅度比较大,说明各省份在有关环境治理和环境友好两个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与之相反,环境影响竞争力和环境协调竞争力分别上升了4.9分和0.7分,环境影响竞争力提升非常明显,说明各省份在有关环境影响的环境安全和环境质量两个方面做得比较好,竞争力水平获得很大提高。今后,各省份应在充分保持环境影响竞争力和环境协调竞争力稳步上升的基础上,特别关注生态环境竞争力、资源环境竞争力和环境管理竞争力,避免其进一步下滑,尤其需要注意加强对环境的管理,提高环境的管理水平。

从各省份的环境竞争力得分升降来看,全国共有17个省份得分出现下降,平均下降了1.6分,有12个省份得分上升,平均上升了1.3分,另外2个省份的得分没有发生变化。总体来看,下降的省份多于上升的省份,下降的总体平均得分也超过上升的总体平均得分,因此,全国环境竞争力的整体得分呈现下降趋势。如果想要提高全国环境竞争力的整体得分,必须减少得分下降的省份数量,同时降低下降的得分总数,力争有更多的省份得分上升,上升的得分超过下降的得分才能保证整体得分获得提高。而这必须落实到每个省份上,每个省份都应该抓好环境竞争力的各个方面,促进全国环境竞争力整体水平协同提升。只有这样,我国的环境竞争力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高,使环境真正转化为一种竞争优势。

全国环境竞争力变化的另一个特征是环境竞争力的区域间差异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2005~2008年,全国各省份环境竞争力的标准差从4.1下降到3.5,这说明环境竞争力的各省份间差异呈缩小趋势。从二级指标变化来看,整体差异的缩小是由生态环境竞争力、环境影响竞争力和环境协调竞争力三个指标的区域间差异缩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资源环境竞争力的区域间差异只有微小扩大,但环境管理竞争力的区域间差异扩大非常明显,标准差从6.3上升到8.5,是影响各地区环境竞争力差异的最主要因素。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在这四年的发展过程中,各省份通过努力,在生态环境、环境影响和环境协调三个方面的差距已经在逐渐缩小。资源环境竞争力主要受各省份省情的影响,一般比较固定,变化不大。只有环境管理竞争力的差异在不断扩大,各省份在环境管理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这从各省份指标的得分中可以看出:2008年,山东的环境管理竞争力得分为64.6分,而西藏的得分仅为7.6分,不到山东的1/8。如此巨大的差距,极大地拉开了山东与西藏的距离,山东排在全国第1位,而西藏则排在全国第31位。即使是排在全国第30位的青海,其得分也是19.8,是西藏的2.6倍。因此,要想缩小各省份环境竞争力的整体差距,应该从提升环境管理竞争力入手,加快提升落后省份的环境管理竞争力,减少环境管理竞争力的差距,这是促使环境竞争力趋同、提升环境竞争力整体水平的最有效办法。

2005~2008年,东部地区的环境竞争力平均得分最高,约为56分,而且处于上游区的省份个数最多,10个省份中,有7个以上省份处于上游区,说明东部地区的环境竞争力最强;东北地区环境竞争力的平均得分排在第2位,约为53分,除了2008年外,每年都有1个省份进入上游区,但由于东北地区只有3个省份,因此处于上游区的省份占比较多,而且其他两个省份均处于中游区,说明东北地区的环境竞争力还是比较强的;中部地区的环境竞争力平均得分排在第3位,约为51分,但处于上游区的省份比较少,2005~2007年,6个中部省份中没有1个省份进入上游区,在2008年也只有1个省份进入上游区,大部分处于中游区,说明中部地区的环境竞争力还比较弱,应该争取有更多的省份进入上游区;西部地区环境竞争力的平均得分最低,约为49分,每年至少有1个省份进入上游区,但由于西部地区的省份比较多,共有12个省份,因此处于上游区的省份占比并不高,而且每年至少有8个省份处于下游区,说明西部地区的环境竞争力是最弱的。

此外,从全国四大区域的环境竞争力差异来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四大区域间的环境竞争力差异比较小,而且呈缩小趋势,从2005年的3.0逐渐下降到2008年的2.5。这也表明我国环境竞争力的区域间差异在逐渐缩小,将来有可能呈趋同的态势。也就是说,落后省份可以通过不懈努力,不断提升环境竞争力,改善环境发展水平,以更快的速度朝着更高的环境竞争力水平方向发展,最终与领先省份保持一致的环境竞争力水平。今后,东部地区应该继续巩固自身的优势地位,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应该加倍努力,争取有更多的省份进入上游区,而西部地区更应该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不断加大对环境的投入和保护,提高环境效益,有效提升环境竞争力,争取更多的省份进入中游区,甚至上游区,逐步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

【 作者:  编辑: 禹亚楠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