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互联网也不例外。
网络江湖中,恩怨来自利益冲突,正道常被利益截断。胜负不看刀枪棍棒,而是比拼谁主舆论;解决恩怨、获取利益不走正当渠道,而是凭借不当手段。本应理性的网络舆论场,就出现了众多搅局者,裂变出可供折腾的空间和机会。
这些搅局者,被网民唾为“网络打手”、“网络黑公关”、“僵粉军团”,蜷藏在阳光监管的死角,嗅利而出,闻“风”而动。若要给他们来个自画像,那必然是:手握水军,进可搞臭对手,退可帮人长脸;有法删帖,替人消灾,抹掉网上黑色印记、不良记录;买卖僵粉,影响转发者的判断力,扭曲传播影响力,放大话语冲击力。他们摸准互联网性格,善用网民的情感、情绪、情欲,以论坛、博客、微博、即时通讯、社交网站为主要阵地,以笼络意见领袖、相互狐假虎威为主要手段,滚出舆论的“雪球效应”。
在这些搅局者的江湖中,一条灰色产业链业已形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打着各种旗号的网络公司至少有数千家。而临时雇用的“网络推手”更是不计其数。搅局者唯恐网络不乱,只有网上大乱,他们才有用武之地,才能有利可图,至少有眼球可赚。
近几年,许多舆情事件中,都有他们的影子。比如,在三聚氰胺事件、蒙牛伊利诽谤门、3Q大战中,“非常规”公关手段不断浮出水面,背后折射出商业利益对网络舆情的劫持。烟草局长“日记门”主角韩峰将15万元洒向网络公关,用作删帖费;云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副主任李恩阔在省委换届考察期间操纵网络舆论诽谤领导干部……这些案件暴露出问题官员或为遮丑或为私欲对网络舆情的摆弄。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分裂分子积极通过自媒体营造一种颠覆性的社会语境,利用其社会组织和动员功能,为借机制造社会动乱提供舆论准备。微博的政治颠覆功能显现萌芽。比如,伊朗选举期间的民间抗议活动、突尼斯今年初的巨变都与之相关。西方的一些政客和敌对势力从中获得经验,并叫嚣着要“用Twitter挑战中国网络长城”。
可见,这类舆情操纵危害极大,不仅伤害了网民,降低了社会信任度,还侵蚀了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党政部门的公信力,威胁我国舆论安全,最终将整个互联网拉向“丛林时代”。对此,政府相关部门不得不警惕,不得不重视,并且不能没办法。从根本上说,互联网是映射社会的镜子,现实是什么样子,互联网就是什么样子。净化网络舆论场,首先要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现实环境。唯有如此,才能校正我国网络发展预期,赢得网民的正面情绪和正面评价。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走出网络发展过程中“技术先行、管理滞后”及“先发展、后规范”的窠臼。实践证明,对网络舆论的规则化管理、法治化约束不可或缺,需要早做预案。
网络文明,应有超越具体利益之上的精神追求。舆论管理,政府离不开网民的支持和媒介运营商的配合,只有三者统一共识,共同维护,才能将搅局者清除出局,才能让互联网告别江湖,走向“秩序时代”。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