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聚焦

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内幕揭秘 部分企业私下接触制定专家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2-06 09:34:19   来源:新京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国标是安全的底线,我们鼓励企业制订更高的标准。”张旭东说。

“国情”下的安全标准

“说‘妥协’大家肯定不爱听,社会这么高的期望,会骂死你。”11月下旬,一名曾多次参与标准制订工作的专家说。

据其透露,制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时,除了保证安全之外,还要考虑经济、国际贸易、社会接受程度、宗教、文化、历史等因素。

简单言之,要因“国情”而“妥协”。

记者采访到的参与标准制订的专家都认为,“标准出来不能毁掉一个产业”。

根据农业部提供的数据,如果标准把蛋白质指标提高到2.95克,就会有一部分奶被销毁,但这部分奶并不影响安全。

“奶农的命运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张旭东说。

据了解,1986年制订2.95克标准时,基本都是国营农场。而目前中国奶业76%都是散户养殖。

散户养殖的奶牛生长条件比较恶劣。另外,随着麦麸、玉米、精饲料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奶农们不会亏本养牛。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王加启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精饲料投入不足影响奶蛋白含量,而现在生鲜乳平均蛋白质含量甚至比1986年时还低。

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认为,如果标准影响食品供应,这就不是制订标准的初衷。

一位制订标准的专家举例称,国家收购粮食时,是收购后再将不合格的粮食销毁。而涉及粮食的安全标准,指标的高低关乎国家粮食供应安全。

“这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政府的观点,在有的吃的情况下再谈安全”。

这位专家说,“黄曲霉毒素B1”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谷物霉变产生这种霉菌,肝炎患者再受到这种毒素的攻击,患肝癌的几率会增大。

“这也是被判了死刑的毒素,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还会允许粮食中存在一定量,为什么不是零呢?”11月23日,一位食品安全评审委员会专家说,“若定到零,那会损失多少粮食?又会让多少人挨饿?”

专家举例称,上世纪50年代,波兰政府将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定为“不得检出”,那几年,波兰人几乎就不知道花生是什么味道。

国际法典委员会作出风险评估,标准的改变,可能会减少多少肝癌患者,可能要销毁掉多少粮食等等。根据多方的衡量,最后给出“黄曲霉毒素B1”的指导限量值。

而各国在这一毒素限量的制订上,也有高有低。

“健康是需要有承受的,不是100%的零风险。”这位要求匿名的专家说,消费者肯定希望越严越好,“但就像降房价一样,老百姓的期望和国家的承受能力总是有区别的。”

上述评审委员会中的权威专家说,正是考虑国情、食品供应等因素,国标最终是由政府、行政部门进行风险评估来确定。

【 作者:  编辑: 禹亚楠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