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中国智库多由政府供养 保持独立性亟待制度改善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2-01 01:16: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软实力”还比较软

  在全球化的今天,智库不再局限于研究本国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也需要关注国际热点和难点问题;不仅要在国内发出自己的声音,也要在国际具有自己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一国智库的国际地位,被公认为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拥有近百年发展历史的美国智库,目前在世界事务和公共外交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当我们正在为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兴奋的时候,当我们致力于向世界输出商品的时候,美国智库却在以更加主动、有效的方式影响世界,在全球输出思想、理念和文化,制定规则、话题和议程。

  与之相比,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我国智库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对外经济和公共外交的实际需要,不利于中国软实力的构建。

  911事件发生后,以布鲁金斯学会、美国企业研究所、对外关系委员会、传统基金会、美国和平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等为首的美国著名智库,纷纷通过各种形式,为美国政府开展国际反恐行动,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政策建议和方案,并通过各自成熟的公共外交平台,对国际社会施加影响。

  当发达国家智库千方百计、咄咄逼人影响他国公共政策的时候,中国智库的性格却比较“内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中国缺乏有影响力的智库与国际知名智库对等交流,在国外主流媒体上很少有中国智库的正面声音。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各国智库十分重视开展有关中国的研究,特别是探讨中国经济崛起对世界的深远影响,中国的政治、社会、外交、军事等一系列问题,也成为国外智库研究的主要课题;越来越多的国外知名智库直接参与了中国改革研究,将自己的思想、观点介绍给中国,影响中国公共决策,如卫生部和兰德公司合作开展了“中国农村健康保险实验研究”;亚洲开发银行、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合作开展了“中国农村卫生安全问题”研究,等等;国外智库还通过组织学术活动或设立专项访问研究计划,邀请中国专家前往国外智库开展短期访问和研究,培养在中国的理念传播者和代言人;跨国公司和对冲基金也充分利用智库的观点和声音,力图影响中国的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在汇率问题上兴风作浪,牟取利益。

  反观中国智库,目前在国际话题上发挥影响力的领域,大多是一些相对比较边缘的问题上,而在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有重大决定作用的金融体系、贸易规则、地区安全、外交等方面,缺乏观点和意见。中国作为最大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经济的比重不断增加,却难以突破世界经济传统格局和规则,在经济竞逐中处于不利位置,成为贸易保护主义和新孤立主义的主要受害者。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参与世界经济循环的必然选择,由于缺乏智库的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身影,显得相当孤独和疲惫。

  中国企业投资海外,除了需要加强公司自身治理、加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外,还需要智库为中国企业塑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包括中国国家形象包装、传播,企业与驻在国公共关系的改善,贸易、投资、服务便利化机制谈判和磋商,等等。但总体而言,中国智库迄今并没有较好的承担上述职能,因此,一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方式显得非常笨拙,例如,在包装宣传海外项目时,动辄与“民族崛起”、“大国战略”相挂钩,壮了自己的胆,吓了别人,因此被拒绝门外不足为奇。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认为,我们现在在国际上给人的感觉是一个胃口贪婪的经济怪兽,到处买矿藏、石油和资源,到处投资、攻陷市场来堆积G D P,经济能力很强大,但是在提供政治制度和公约、制定国际规则、提供方案上,却做得很不够。

  此外,由于对世界经济运行状况和规律缺乏了解,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缺乏准确研判,中国智库常常对宏观经济决策发出错误信号。

【 作者:邓永胜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