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读吴山明的人物画:形神并至 笔境兼夺(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30 15:54:00   来源:光明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吴山明,画家,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博导,民进浙江省副主委,中国美协理事,浙江省九届、十届人大常委,浙江省美协副主席,杭州美协主席,西泠画院院长,浙江省人大常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会长。

  宿墨多君变晶莹,最平凡处最关情。

  交融境象开生面,淡远空明胜有声。

  发展意笔人物的两大问题

  二十世纪以降,志在振兴中国画的人物画家引进了西方的写实主义,开宗立派,渐成主流。这一派以素描为造型基础,以笔墨(主要是勾勒皴染)为表现手段,使笔墨为严谨的造型服务,务求惟妙惟肖,由之公式化和类型化被抛弃,人物个性得到突出,复兴了“以形写神”的传统,刷新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面貌,有效地表现了关系国运民生的时代心音。

  以“现代浙派”领军人物为代表的一批画家,继承了近现代水墨人物画取材立意的传统,筑基于坚实的素描速写功夫,掌握了高强的人物造型能力,吴山明师承“现代浙派”,在艺术思想上颇受潘天寿主张的熏陶,深信中西绘画作为两大体系,相互间的吸收不该削弱各自的特点,而应有助于拉开距离,使原有的传统更加丰满。他在求新求变的过程中,一开始就把深化艺术蕴涵和纯化绘画语言作为突破口,为此紧紧把握了两点。一是走向生活,走向前辈画家未及充分关注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以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发现耐人寻味的宝贵品质和文化精神。二是深入传统,深入传统的艺术精神、审美取向、语言方式、媒材技巧,洞察中国绘画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髓。鉴于意笔人物画传统相对薄弱,他特别重视深入前辈浙派人物画家尚未深入的水墨画传统,尤其是山水画传统,开发其可引入意笔人物画的深藏潜力。

  宿墨张力与写实造型

  在对传统的深入开掘中,吴山明牢牢把握住笔墨相反相成的精义以及毛笔、宣纸、水墨特有的灵敏性与渗化性,努力在前人尚未充分施展的空间中,进行既纯化语言又强化视觉张力的离析与重组,经反复实践,形成了中锋笔踪和宿墨渗化相结合的笔墨方式,似古而实新,奇妙而卓异,开创了不同于师辈的“当代吴家样”。

  “吴家样”的笔迹,充满变态又高度提炼,去掉了近现代水墨人物画皴染点厾,把点线面结合的笔法形迹,纯化为中锋的线,以短线为主,多成组使用,从整体着眼,不胶着于质感,不拘泥于次要细节,把握住最关键的部位。笔迹以碑味的凝重融入帖味的流畅,讲藏头护尾,一波三折,状如春蚓秋蛇,又多笔断意连。因使用长锋羊毫,蓄水多川流泻缓,落纸之后,既形成了沉厚有力的笔痕,又出现了笔痕框廓外的墨韵渗化,渗出了结构的凹凸转折,渗出了厚度,也渗出了韵味,起到扩张线条、延展笔痕而塑造形体的作用。笔痕框廓内外因宿墨脱胶程度及水分的渗润之异,更出现了或结或化的不同,其凝结处有干笔的骨力,但干而能润,其化散处有湿笔的飘渺,但虚中有实。这种笔墨语言极其单纯又变化自然,既意在笔先,又有一定自动性,既讲求传统的笔情墨趣,又不乏随机偶成的新异肌理,既得心应手,又天趣盎然,大略在有控制又不完全控制之间,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笔墨之美,实现了高难度的写意笔墨与写实造型的统一。吸取了西方写实人物画法的造型精微,但出之于有骨有肉、有气有血、有生命有个性的笔墨,强化了中国画笔墨状物写心的表现力。

  山水意识与传神和构境

  吴山明还十分重视开掘传统山水画诉诸观者的审美方式,特别是平淡有味地升华精神境界的造境方式。

  为了在人物画中引入这一精义,他走出画室,贴近生活,不断橐笔远行,下滇南,上天山,进藏区,入延边,去内蒙,赴绍兴,在与最平凡最普通的各族老少妇孺的接触中,感受他们的生存状态,悟解他们的内心精神。在这些宁静、单纯、质朴、有追求、富活力的人群中,他发现他们生活态度淡泊而积极,平凡而不平庸。他深深感受到,这种世代默默支撑民族大厦的不朽精神,竟是与静穆崇高的大地山河以及生生不息的历史同在的。这种直接来自原生态生活的深切体验,成为他创作淡而有味作品的源头活水。

  吴山明的水墨人物画,尽管有的只画人物,有的略微点景,但他善于把黄宾虹使用的浓宿墨转化为淡宿墨,尤善于精心显现人物环境的光风霁雪、云流日影,巧妙地实现了“粉碎虚空”,使“空中有画,着处无痕”。把人物与环境在相互渗化中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不仅描写了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而且把自己回味无穷的审美感情投射到天人合一的宁静含蓄、光明悠远的境界中去。

【 作者:蒲波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