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方案基本形成 年底或推出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28 14:38:00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国际化误区?

  在成品油价改征途中,市场化、国际化一直是最大趋势。

  中国的成品油价改,肇始于1998年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的重组。此前,国内油价全由政府定价,调价一次则长期不变。

  1998年6月,原国家计委推出了参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相应确定国内油价的改革方案,油价尝试初步与国际接轨。

  200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对接轨办法做出完善,国内成品油价格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当国际油价上下波动幅度在5%-8%的范围内时,保持油价不变;超过这一范围时,由国家发改委调整零售基准价。

  2008年底,结合公路收费改革和燃油税改革,成品油价改再度迈步。改革的亮点是提出了“22天+4%”的调价公式。相比以往方案,调价规则进一步被明确,接轨国际程度也更紧密。

  在业内人士看来,2008年新机制实行三年来,成绩值得肯定:“此前,国际国内油价倒挂曾高达1000元/吨以上;在现行机制下,油价倒挂问题基本理顺,石油巨头意见颇大的炼厂亏损难题有所缓解”。

  从目前各方消息看,新价改将会在接轨国际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但亦有一些业内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指出,更加接轨国际、更加市场化本身没有错,“但在国内石油产业垄断格局未变之下,强求油价过于接轨国际则很可能是在走向一个误区”。

  “国际油价,本身就存在很多非市场因素。比如资本投机炒作的存在、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动等。什么样的油价是一个好的油价?并不是说接轨国际越紧密就越好,这是社会上的一个很大误区。”咨询机构易贸集团的副总裁钟健说。

  在现行机制中,政策制定的本意是在国际油价波动和国内市场间树立一道“防火墙”,即对“22天+4%”调价公式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的限定,调价权掌控在国家发改委手中。

  根据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的资料:2008年价改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了16次调整,其中十升六降。若参照国际油价,国内成品油价格应提高70%以上,但实际仅上调了50%左右。

  政策制定的这一考量,未能得到社会充分理解,市场经常指责调价是“涨多跌少”、“涨快跌慢”;中石油、中石化则叫苦国内油价调整不到位、炼厂亏损严重。

  但是,如果新政策响应呼声、彻底实现接轨国际,价改将会因迈步过大而很易走向误区。

  “国内油价太低不行,中国是出口大国,太低是拿国内油价补贴外国;完全接轨国际,太高了显然也不合理,应该比西方大多数国家要便宜一些。”钟健认为,“在接轨国际的大方向上建立一道防火墙,应该有适应国情的中国油价”。

  当前,国际油价止跌后回升迅猛,成品油调价窗口有可能在近期再度打开。调还是不调,又将成为政府主管部门需要思量的难题。

  新改革如何有效化解这一困境,制定出各方认可的中国油价,业界也在等待中。记者 王康鹏 财经国家周刊

【 作者:许晓娟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