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财务收支及场馆建设项目审计结果公告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公告)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廉洁办亚运的精神,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广东省审计厅组织广州、佛山、东莞、汕尾市审计局,自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财务收支及场馆建设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审计范围未包括地铁、城市道路、桥梁建设及工业污水治理等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资金)。现将审计结果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1年4月30日,为举办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投入的资金共计174.7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1.8亿元,广东省级财政42.49亿元,广州市及其所辖市、区财政94.96亿元,佛山市财政0.21亿元,东莞市财政0.83亿元,亚组委及亚残组委组织的市场开发、捐赠等收入28.85亿元,企业融资投入5.64亿元。
资金安排用于亚组委运行经费60.49亿元,亚残组委运行经费6.68亿元,亚运惠民交通补贴、场馆运行保障、城市志愿者及市政绿化等其他专项经费35.13亿元,场馆建设72.48亿元。
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尚有部分合同未执行完毕,赛后资产处置仍在进行,工程建设项目正在办理竣工结算,预计资金结余约为3亿元。
(一)亚组委、亚残组委运行经费收支情况。
1.亚组委运行经费收支情况:
截至2011年4月30日,亚组委收入共计60.49亿元,其中:财政拨款32.47亿元,市场开发、捐赠、门票等收入28.02亿元;支出共计58.27亿元,分别用于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火炬传递、媒体服务、竞赛组织、团队运行、日常运作经费、赛时安全保障、赛会志愿者等。
2.亚残组委运行经费收支情况:
截至2011年4月30日,亚残组委收入共计6.68亿元,其中:财政拨款5.85亿元,市场开发、捐赠、门票等收入0.83亿元;支出共计6.35亿元,分别用于广州亚残运会开闭幕式、火炬传递、特种体育器材等(对与广州亚运会无法分割的媒体服务、团队运行、日常运作经费、赛时安全保障等支出,主办方统一在亚组委财务收支核算)。
(二)亚运惠民交通补贴、场馆运行保障、城市志愿者及市政绿化等其他专项经费投入情况。
截至2011年4月30日,广东省级财政及广州、佛山、东莞、汕尾市财政共投入35.13亿元,分别用于广州亚运会及亚残运会惠民交通补贴、亚运场馆供电保障、医疗卫生及食品安全、通关服务、城市志愿者及市政绿化等方面支出。
(三)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场馆建设项目投资情况。
截至2011年4月30日,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场馆建设总投资72.48亿元,其中:广东省级财政10.96亿元,广州市及其所辖市、区财政55.5亿元,佛山市财政0.08亿元,东莞市财政0.3亿元,企业融资投入5.64亿元。广州亚运会新建场馆15个、改扩建场馆63个,共计78个场馆(含备用场馆),以及新建1个开闭幕式场地。广州亚残运会场馆建设投资主要用于部分亚运会场馆无障碍设施改造。
(四)赛后资产及结余资金处置情况。
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结束后,亚组委及亚残组委对总值8.91亿元的体育器材、家具、电器等赛后资产制定了处置方案,并对部分资产进行了处置。截至2011年4月30日,以无偿调拨、捐赠等方式处置资产1.38亿元,以协议转让方式处置资产并实现收入0.33亿元,其余资产正在处置中;对后续有关财务收支及赛会结余资金,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五)审计实施情况。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审计工作方案,广东省审计厅组织广州、佛山、东莞、汕尾市审计局,按照“统一组织、分级负责”的组织方式,以服务亚运、保障亚运、维护资金安全及合法有效使用,促进场馆建设等各项工作按时、保质、高效为审计目标,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财务收支及场馆建设情况,有重点、有步骤、分层次开展审计。自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省市审计机关共派出26个审计组,投入审计人员244名,累计工作量12 339人/天,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有:场馆建设管理有些不够规范、财务管理有些不够完善、以及部分赞助物资和收入未及时登记入账等,共提出审计整改意见和建议585条,其中501条已得到落实(其余意见和建议正在落实中),整改率达到85.64%,促进了有关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1项,切实做到了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充分发挥了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