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产业技术进步
1. 健全技术创新体系
继续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新体系建设。鼓励“三基”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主机制造企业联合建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重点支持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能力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支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社会化、专业性科技服务机构为“三基”企业服务,促进其健康发展。
2. 开发一批标志性“三基”产品
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围绕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发展急需,集中优势资源,通过开发20种标志性机械基础件、15项标志性基础制造工艺和12种标志性基础材料,掌握一批“三基”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提高对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的配套能力,进而带动“三基”产业的配套和保障能力的全面提升。
3.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加快建立多层次的适合“三基”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专家和技术带头人,引进、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从事“三基”研发和创新的团队。建立企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支持行业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建设,开展技能等级评定和职业技能大赛,大力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协同发展
1. 推进组织结构调整
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整合优势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若干家高起点、具有国际竞争力、产值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三基”企业向专业化分工、细分市场、特色明显的方向发展,重点培育100家掌握核心技术、专业化水平高、具有知名品牌的
“专、精、特”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形成大型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2. 推进产品结构调整
推动通用型“三基”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加产品品种,改善和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鼓励“三基”企业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工艺,不断提高高端产品的比重,增强为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配套能力。
3. 优化特色产业集聚区
加大对已有轴承、齿轮、液压件、气动件、密封件、链与链轮、紧固件、弹簧、模具、基础材料等产业集聚区的支持和指导,引导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结合“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发展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热加工相对集中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培育30家专业化分工、产业链协同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形成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建设研发和服务平台,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1. 建设一批公共研发中心
发挥转制院所等已有平台为行业的服务功能,充实健全“三基”行业公共研究机构。充分利用现有优势资源,组建轴承、齿轮、液压件/气动件、密封件、紧固件及铸造技术、表面处理技术等公共研发平台,为行业提供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发支持,并实现成果共享。
2. 建设一批检测实验公共服务平台
依托现有检测实验资源,以公正开放、独立运作为保障,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的第三方公共检测实验平台,开展产品强化实验、可靠性和寿命测试试验、产品质量检测检验、基础材料检验,形成专业化的检测/试验和服务能力。优先支持在产业集聚区建立公共检测实验平台。
3. 建设产需对接平台
深化配套企业与主机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依托行业协会,建设若干跨行业、跨地区的产需对接平台,促使“三基”企业与主机企业形成有效的供应链,提升“三基”产业发展的效率与效益。
4.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在“三基”产业集聚区,鼓励金融要素市场、金融机构在商业可持续和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围绕“三基”企业的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开发贸易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模式。鼓励优势企业上市融资。
(四)加大技术改造,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1. 推广50项先进绿色制造工艺
选择目前技术成熟、覆盖面广、应用效果显著的50项先进绿色制造工艺,结合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加快先进工艺与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示范和推广,实现节能、降耗、减排,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 作者:王晔君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