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市场巨大非万能法宝 珠三角美企跑路利弊几何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25 10:50: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正方:会留下大量市场空白和大批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

  反方:会带走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理念

  -近期,在广东东莞,美国耳机生产商Sleek Audio将生产业务回迁到美国佛罗里达州。另据报道,随着福特汽车公司近日与美国汽车工人协会达成协议,福特公司宣布将在美国本土制造某些汽车零部件,此前,这些业务通常外包给中国企业。这些消息很快引起美国媒体和咨询公司的关注。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这是美国制造业回流风潮的一个典型案例。

  -波士顿咨询集团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美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日益显现,今后5年间,美国将新增200万至300万个工作岗位。报告主笔哈罗德·西尔金称:“大约10年前,我们开始外包器械、计算机等占美国制造业相当比例的诸多产品。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因为中国正快速涨薪,而美国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4倍。”

  -研究发现,最可能回流美国的制造行业包括运输工具、电子设备和器械、家具、塑料和橡胶制品、机械、金属制品和电脑。这些类别的商品占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将近70%,年均耗费美国消费者大约2万亿美元。这说明美国市场对中国制造依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依赖。

  “美国人是不明智的,会失去中国市场的,得不偿失!”近来常听到广东的一些朋友这样议论。他们普遍对一些美资企业回迁美国的行为感到不满和困惑。

  近期,在广东东莞,美国耳机生产商Sleek Audio将生产业务回迁到美国佛罗里达州。另据报道,随着福特汽车公司近日与美国汽车工人协会达成协议,福特公司宣布将在美国本土制造某些汽车零部件,此前,这些业务通常外包给中国企业。这些消息很快引起美国媒体和咨询公司的关注。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这是美国制造业回流风潮的一个典型案例。

  此外,还有更多个案在陆续冒头:美国玩具生产商Wham-O决定将50%的飞盘和呼啦圈订单在美国国内生产,这些订单此前一直是交给中国等地的工厂。美国发光二极管灯泡生产商Seesmart LED公司在中国有生产基地,如今却正筹备将其整个海外业务迁回美国。

  那么,美资企业回迁美国究竟有着怎样的背景?这种现象是否可以避免呢?波士顿咨询集团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美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日益显现,今后5年间,美国将新增200万至300万个工作岗位。报告主笔哈罗德·西尔金称:“大约10年前,我们开始外包器械、计算机等占美国制造业相当比例的诸多产品。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因为中国正快速涨薪,而美国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4倍。”

  的确,由于中国制造成本上涨,中美两国制造成本的差异正在缩小,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意味着,以往以低成本吸引外资的“中国制造”,其吸引力不断衰减。华南美国商会会长、美国商会亚太理事会中国事务副主席哈利·赛亚丁坦言:“企业总是被吸引到成本最低的区域,因此他们搬迁到其他地区以获取更低成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 作者:种卿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