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我军首个女子导弹发射连在誉满三军的“常规导弹第一旅”组建。
时间追溯到2010年3月,共和国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号手亮相第二炮兵某基地,层层选拔的35名女军人平均年龄不足23周岁,91.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今年7月,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号手在经历无数日月晨昏的洗濯磨淬之后,驾车仗剑跨区征战,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戈壁成功发射2枚新型导弹。
如今,由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号手群体扩展而来女子导弹发射连,则标志着女子导弹发射单元正式进入战斗部队序列。
秀发抚长剑,谈笑天下安。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女子导弹发射连,听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号手讲她们的故事……
这是一个气壮山河的瞬间,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时刻。
随着“点火”号令,一枚乳白色的导弹腾空而起,挟雷裹电在天空划下一道美丽的弧线,准确命中大漠深处的靶标。
时间定格在2011年7月13日9时。发射导弹的就是我军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号手。
她们用发发命中的喜讯向世人宣告:共和国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号手形成实弹发射能力。
飒爽女兵 导弹梦想
“金戈铁马”、“长剑问天”似乎是男人的特权,飒爽女兵与导弹发射,这两个看似毫不关联的词语,在2010年的春天悄然相融。3月12日,第二炮兵某基地通信团新兵营里正在进行一次特殊的选拔。
“怕不怕苦?”“不怕!”
“愿不愿接受新挑战?”“愿意!”
问者极为严肃,答者底气十足。新战士吴明秀、李晓娜、陈亚琼、尉霞等16名女兵经过极其严格的选拔,被点出列。此刻,这些初入军营的新战士并不知道,自己即将成为共和国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号手中的一员。
此前,从新训营到老兵连,从机关到基层,一次次思想摸底,一轮轮军事考核,“倒金字塔”式排序优中选优,一批优秀人才进入基地考核组的视野。
排长杨媛媛,告别熟悉的通信机房,放飞梦想情注神剑;沉浸在新婚喜悦之中的排长彭锧棣,在新房里待了不到10个小时,就踏上砺剑征程;军人世家出生的研究生军官谢凌霞,放弃舒适的生活,主动迎接挑战;“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烈士陈大桂的妹妹陈勤,特招入伍不久,便走上导弹发射的战斗岗位。
通信连里,1号台带班员张芳芳、传真员马丽莉、话务员孙红、报务员韩亚楠从众多报名者中过关斩将,突出重围,顺利成为女子导弹发射号手中的“下士四人组”。
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行驶,终点之处承载着飒爽女兵新的梦想。“思想作风硬、身体素质好、军事技术精、保密意识强”,重新审视一道道“杠杠”,大家七嘴八舌开始了各自的“菲尔巴赫猜想”:女特警?女间谍?
一路猜想,一路欢笑。等汽车驶进基地训练团的营门,一条横幅让她们如梦初醒:热烈欢迎女子导弹发射号手入营。
常委列队,官兵夹道,如此礼遇更添女子导弹发射号手心中的神圣,她们在心底与梦想约定:就算掉皮掉肉,坚决不辱使命。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