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心月(右一)认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来自朋友的人生指导也同样重要。
从北京东四十条地铁站出来,步行不到10分钟就到了美惠大厦——非盈利性机构“中国教育行动”的总部所在地,也是白心月的办公地点。
26岁的白心月,8岁出国,2010年6月回国,杜克大学经济学与哲学双学士。她目前是“全球教育行动”驻“中国教育行动”的合作协调总监。
思考:如何改变教育资源的失衡
大二、大三时,白心月连续两年暑假到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参加“梦想行动”的志愿活动。在位于北京清河的“新世纪”图书室,白心月认识了很多像李长青一样的打工子弟。当时,李长青的父母每天都在外卖菜,他自己也不愿继续读书,要去小区做保安。“他们能够去好大学,找到好工作的机会比较渺茫。”白心月说,“这段经历带给我更多的是思考,我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
在和这些孩子的深入交谈中,白心月意识到,来自乡村的孩子不仅需要与城市孩子平等的上学机会,还需要父母之外的长者和朋友给予他们人生的引导。
在美国工作3年后,白心月在网络上看到“全球教育行动”的招聘公告,立即决定回到中国——“我必须为改变教育资源失衡做点什么,同时公益组织的管理方式也要做出改变。”
行动:用比做企业更高的要求做公益
招募项目成员、为教学培训提供“全球教育行动”国际网络的资源支持、动员并支持项目成员继续从事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相关工作、协助“中国教育行动”的管理团队优化内部运营流程——这是白心月工作内容的4个重点。
大学毕业后,白心月曾在美国一家非盈利机构工作。该机构为包括比尔盖茨基金会在内的美国非盈利组织提供战略咨询服务。这使得她有丰富的经验和方法来应对目前工作的挑战。
首先,白心月和其他管理者共同确定了“中国教育行动”的目标——短期目标是为支教项目覆盖地区的孩子带来3方面的提高:学习成绩、独立思考能力、追求个人成就的内驱力;长期的目标是帮助项目成员在长期职业发展中获得成功,从而在社会的不同层面持续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其次,将工作流程标准化。例如,在项目成员招募方面,统一面试流程、严格执行筛选要求。2011年“中国教育行动”招募了108名项目成员,比2010年的56名成员增加了近1倍。其中55%是本土优秀大学生,45%来自海外,包括美国志愿者和海归。在培训方面,将“教学与领导力并进”教学方法本土化,使之更适合中国课堂——该教学理论是“美国教育行动”在20年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系统教学理论。
“做公益组织的管理,更要付出完全的责任,用高效、严格的流程来保障结果。”白心月说,“首先是清晰的定义,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其次是要用什么方法、做哪些工作、在什么时间完成以确保达到目标;最后是在财务、人力资源等内部运营方面进行数据收集管理,使得影响因素可以量化。”(王珑锟)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