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南湖区在357件环保行政处罚案件中引入了公众评审。“我们所有的处罚案件达到零错案、零诉讼和零上访,案件自动履行率(不用催促或请法院强制执行,企业按期缴纳罚款)达99.35%。”区环保局法规宣教科的沈蓓莉自豪地说。
今年,市环保局在市级层面的行政处罚中,也采用了公众评审的办法。9月份首次评审案件的处罚决定,公众评审员和被罚企业均无异议。
为企业解难
督促并帮助企业履行环保责任,保障其发展权
嘉兴市辖7个县(市、区),工业企业众多。仅嘉善一个县,环保部门监管的企业就有4000多家。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谁愿意看到企业停产或倒闭?群众质疑企业环保不过关,也不是想让它们关门,无非是希望企业达标排放,切实履行环保责任。
发展是硬道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碧水蓝天”是嘉兴人的共识。企业有污染问题,一方面要依法查处,监督其整改,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破解环保难题,使其健康发展,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这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这时候,专家服务团就有了用武之地。专家服务团的专家多来自环保系统之外,有技术专家,也有法律、政策、管理方面的专家,他们为企业服务是免费的。
专家服务团与市民检查团经常联合行动。专家服务团的核心成员、嘉兴学院副教授翟志才说,“两团”到企业检查时发现问题,肯定要求业主抓紧治理,有的业主声称“我们没有什么技术,很难治理啊”,专家们就一次次上门,帮企业设计整改方案,选择治污技术,调试设备。“我们态度诚恳,能帮他们排忧解难,企业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参与项目环评、验收和上门服务多了,专家们了解到企业的许多实际情况,给企业提出的建议也更有针对性。
有些污染事故并非企业故意,是由工人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专家就建议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的培训。
有些企业自认为税收贡献大,以经济建设的功臣自居,对环保部门依法提出的要求置之不理,并且以“资本的傲慢”对待周边群众,结果因为污水或废气泄漏而引发群体事件,专家就给企业讲经验,讲教训,帮助企业主端正认识。
“公众有权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但采取过激行为不利于解决问题。”专家服务团成员、嘉兴学院副教授朱海伦告诉记者,他对企业老板讲的最多的是要重视与周边社区沟通,对社区居民讲的最多的是要懂法,遇到污染时进行合法、有序的抗争。
面对企业,环保部门不是一味“唱黑脸”,该“唱红脸”时也是诚心诚意。嘉善县许多企业准备上市,环保核查时环保局开出整改单子,企业不知道怎么办。环保局就联系省环科院的专家,或者请当地专家,一次次过去帮企业拿方案,搞设计,这些企业非常满意。
“其实,企业主和职工也是群众的一部分,为企业服务与为群众服务不是对立的。”嘉善县环保局纪检组长薛生华表示,“帮助企业搞好生产,不出或少出污染问题,不就是为了广大群众吗?” 记者 武卫政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