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聚焦2012年自主招生:自主招生究竟要招什么人?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23 07:24:00   来源:光明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政策多变 考生“找不到北”

  前不久,网络传闻教育部将取消自主招生联盟,但据记者向各校了解,今年联考仍将按照计划进行,不会取消,但是联盟也不再扩大。高校自发的联盟“不再扩大”使自主招生的未来走向变得颇为微妙。

  虽然考试仍然照常,但是各种网络传言足以令学生家长恐慌,“如果联盟真要取消,也太随意了吧,政策才执行多久啊!”一位家长说,这位家长的孩子正在上某个联盟的培训班。

  这位家长的恐慌来自于数年来自主招生考试“政策多变”的不争事实。

  比如北京大学,2009年将5%的自主招生比例提高到10%,2010年首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2011年,又出台“校长实名推荐”遴选细则,其中新增“不孝敬父母不能推荐”条款。清华大学也先后调整笔试政策、创建多校联考、推出“新百年计划”等……实际上,各校均是如此,年年有新意,有变化。

  从最初作为选偏才、怪才的高考补充方式,到今年致力于社会公平,加上联盟考试的从无到有,再从有到“不再扩大”,自主招生政策本身在不断调整中,也导致了不断的摇摆。明年的自主招生政策会是什么?家长们都在关注。

  受高校自主招生政策频繁变化影响最大的是备考学子,学生们掌握不住高校招生的风向标,不可避免地会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备考。从而“他们会很自然地对整体的招生制度产生抵触情绪,并逐渐怀疑变化背后是不是有什么猫腻”,内蒙古自治区某县级中学的一位高中语文老师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媒体坦言,缺乏长远考虑就制定政策,当问题出现又匆忙修改,这种令人遗憾的变化在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屡见不鲜。

  2010年,上海市一家机构的市民调查显示,83%的市民害怕自主招生政策的多变遭遇“权钱交易和暗箱操作”。

  诸多讨论都显示,自主招生政策近10年来一直伴随着公众的狐疑,未来要获得完全的信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同时,对于怎样的自主招生政策才符合我国国情,公众也有不同看法。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曾说:“大学自主招生应当‘按图索骥’,而不是‘撒网捕鱼’,自主招生应重点考察报考者的兴趣志向、专业态度、培养潜质和献身精神,适当兼顾学科基础。”

  一位高校的副校长则告诉记者,自主招生应该将重点放在特殊人才的延揽上。比如地质、探矿、石油、农业推广、农村教师、乡村医生等国家急需而人们不太愿意从事的艰苦专业,或者冷门的基础学科专业,如哲学、历史、天文学、考古学等,或者需要特殊天赋或才能的专业,如数学、文学、艺术、体育等。不应该把全部专业都拿出来搞自主招生,尤其是热门专业,那样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也会破坏教育公平。(记者 李玉兰)

【 作者:谷田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