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豆腐:素食经典中国创造(组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23 08:58:00   来源:北京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男前豆腐店成为日本的标志之一。

  

  北京豆汁诞生158年

  豆汁是北京著名的风味小吃。

  豆汁始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是酸甜适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发酵绿豆浆。早年,豆汁房以绿豆制作豆汁。民国时,北平卖豆汁的有赶庙会摆摊子的,有挑担子下街叫卖的。在北平的胡同里,随时可以看到被一群小孩围着的豆汁担子。担子的一头是被炭火煨着的斗锅,另一头是一个四方的小案,案上摆着一大盆辣咸菜以及碗筷。喝豆汁的人围坐在小案的四周,喝一口滚热的豆汁,吃一口辣咸菜,有些人竟能喝三四大碗。

  北平的豆汁以东直门四眼井所产的最纯。另一种风味小吃炸豆腐也是一种“热挑子”,即带着锅、炉的担子。锅里煮的有炸豆腐和炸丸子。贩者每日担担子沿胡同叫卖。

  其实,北京地区食用大豆制品可以追溯到金代,女真人有饮用豆浆的习俗。在元代,豆腐、面筋已成为民间的常食,关汉卿的杂剧中有“闲时磨豆腐,忙时做面筋”的提法。

  明初,帝王进膳必有豆腐。而北京民间有早点饮豆浆的习惯也是从这时开始。制售豆腐成为京师132行中的豆腐行。清代,豆制食品的种类、花样增多。其中以大豆类加工的食品有北豆腐、南豆腐、冻豆腐、豆腐干、豆腐丝、豆腐皮、千张、豆腐泡、豆腐脑、炸豆腐和豆浆;绿豆类加工的食品有粉条、粉丝、粉皮、凉粉、麻豆腐和豆汁等。

  清末,厨师刘海泉利用在御膳房学到的手艺,制售以面筋和豆制品主料的素菜,受到京城百姓欢迎,时人称之为“全素刘”。

  延伸阅读

  “帅哥豆腐”: 男人味的感觉

  2005年3月,日本京都的伊藤信吾接手父亲的豆腐店,他打破几十年做“标准豆腐”的传统,开发了一种全新概念的豆腐品牌——“男前豆腐”,意即“男子气概豆腐”。

  伊藤信吾将豆腐的造型进行了改良,做成了水滴等形状,将豆腐放入瘦长型或琵琶型的塑料容器里,“男前豆腐”变成了男子汉的象征,给消费者的认知和感官带来了很大冲击。“男前豆腐”完全手工制作,其产品包括跟店名相同的“男前豆腐”、做成像桨一样的“吹风的豆腐”、做成饭匙样春夏限定的“吵架至上凉拌豆腐小子”、秋冬限定的“吵架至上汤豆腐小子”等。

  “男前豆腐”选择的原料,是高于一般价格4倍的北海道大豆,以及冲绳岛的苦汁,吃过的人都表示从未吃过这么浓厚味道的豆腐。豆腐盒底层还特别设计了隔水板,让豆腐和渗出的水可以分开。一块“男前豆腐”的价格在300日元左右,价格远远高于一般的100多日元一块的豆腐。

  “男前豆腐”的官方网站,几乎把男人味做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网站将“男前豆腐店”的商标制成待机图案和Flash游戏,还做故事连载并发售该店的周边商品,提供各类人物壁纸下载,推出原创CD,甚至将网站所出的独特歌曲制成可以下载的手机铃声、扭蛋玩具、流行歌曲。连日本的玩具大厂也找上门来,将其豆腐产品制成扭蛋玩具,豆腐店热潮蔓延到玩具上。如今,“男前豆腐”店每年的销售额高达50亿日元,最多的一天可以卖到8万盒豆腐!

【 作者:蒋妍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