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海归回国的诱惑——揭秘中国最高级别的人才计划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22 08:38:54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什么是“千人计划”?什么样的海归才算“人才”?

    人才回国图什么?海归人才能改变中国吗?

    掌管中国高级官员任免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很少如此高调:向海外敲锣打鼓,呼唤高层次人才回国效力。

    颇像一次大规模的政治动员。

    2008年年底的中国,由向来仅负责任命高级官员的中组部牵头,启动了一项旨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在国家层面,用5~10年时间,引进20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回到国内发展事业。

    有别于以往的“百人计划”、“长江学者”计划以及“杰出青年基金”计划,这是一项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的政治级别最高的人才计划——显然,为了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归国,中国政府下定决心要做最大的努力。

    国际舆论称之为“高瞻远瞩”。

    据教育部统计,目前中国有20多万留学人员学成后留在海外工作,就职于国际知名企业、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取得副教授或相当职务以上的高层次人才约有1.5万人。他们大多在35~50岁之间,正处于创新创业黄金时期。

    另一方面,中国在20世纪国际性人才竞争中,像世界上其他新兴国家一样,不可避免地处于劣势。

    这种劣势超乎了想象。

    美国《华尔街日报》2010年1月26日报道说,美国有关政府机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在美国拿到科学和工程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到2007年仍然滞留在美国的比例,中国最高,高达92%;位列第二名的印度81%;位列第三的加拿大55%。

    美国《科学》杂志称,清华和北大成为美国博士生来源最多的学校。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一直研究海外人才战略,这位早期归国的海外留学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自1978年以来,中国累计向外国输送留学生、学者共计192万人,回国只有63 万人,回归率不足三分之一,而留美理工科博士毕业生等高质量人才的回国率仅为8%。

    1996年,作家钱宁在《留学美国》里写道:在美国,留学生见面时,会相互询问“什么时候毕业?”“找到工作没有?”“买了房子没有?”但绝不会有人问“准备什么时候回国?”如果你跟别人说,你要回国了。对方在惊奇之外,大半会猜想你是在美国混不下去了。

    这种局面,或许是当年中国政府恢复留学制度时未曾料想过的。

    10年以后,另一位作家凌志军在《中国的新革命》一书中已是另一番描述:就在几年前,他们中间还流行着“傻瓜才回家”的观点,而现在,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怎么还没回国呀”。

    这或有文学加工之嫌,但21世纪的中国确已不可同日而语。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全世界几乎所有的目光都在投向中国,包括那些滞留在海外的留学生们。

    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国家正在变得更加强大,但也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它的改革仍显缓慢而艰难。对于那些立志于推动它变化的仁人志士,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说到底,今后真正能吸引留学人员归国的,不是别的,是发展的机会。”钱宁在书中说。

    他们将迎来改变这个国家的最好机会。

【 作者:王思阳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