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墓现 建昌出宝
战国墓现 建昌出宝
是长城以北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大战国古墓!有望列入今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众多顶级考古学家强烈支持其申请国宝级单位!
11月16日下午两点,建昌东大杖子村李绍祥家外的空场下,一座距地面5.5米的2000多年前的战国大墓的内棺被小心翼翼地开启。
千年的膏泥被一寸寸精细剔下,一段段几乎一碰就掉的发黑朽木被迅速摘除,在棺板被抬起的一刹那,考古队员的手轻轻颤抖,现场指导的专家的心脏狂乱跳动……会是“却胡千里”的燕名将秦开的墓吗?会是派荆轲刺秦王的燕太子丹的墓吗?
这样的墓圹规模,在战国时代是什么概念?五头牛、两匹马、算上猪狗羊头骨多达70多件的祭祀规模,何人能够享用?此前,在这一带出土的嵌金青铜短剑、蟠螭纹盖壶青铜礼器又说明了什么?
一座战国古墓的被发掘,一个墓葬群的被发现,注定建昌东大杖子村这个默默无闻的村落,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被国内乃至世界的考古专家所注目。考古专家认为,这座古墓有足够的资格冲击2011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
这座战国大墓,是辽宁乃至长城以北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大的战国古墓!
这座战国大墓,一举打破了“山海关外没有春秋战国时期古迹”的传统说法!
这座战国大墓,拥有胡汉结合的风格,展现了那个时期的民族发展史与融合史!
2011年11月17日下午2时,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先生,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先生、著名考古学家徐光冀先生、朱延平先生、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处张磊处长、辽宁省文物专家组组长郭大顺先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向东所长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在东大杖子战国大墓现场考察后,对该大墓所具有的重要考古价值与历史意义给予了宏观的高度评价。
重要!特警24小时执勤
在之前的一周时间里,这个小村子就已经进入了临战状态。大墓在两所民宅中间,前院是村民韩凤成的家,后面是村民李绍祥的家。两家中间就是彩钢板罩住的正在发掘的战国大墓。大门口是韩凤成家的对开滑动的黑铁门,地势高出路面很多,外面看不到院子里,隐秘。
发掘现场管理严格,进入院子要里面的人来接,并且要佩戴上证件,离开院子时证件要收回。彩钢棚子里和院子里的电线杆上都悬挂着摄像头,透射出警戒的含义,在被当成考古队办公室兼卧室的平房里,电脑屏幕实时地记录着四个电子眼看到的一切。更出乎我们意料的是,除了由建昌县文化考古所所长赵强负责安保之外,这个百十平米的院子里竟然还有三名特警24小时执勤,显然,这样的安保级别非同寻常。大墓东侧的泥土里,已露出了红黑相间的大量彩陶,此外还有陶制的方鼎,静静地躺在那里。
2011年11月16日下午2时,这是一个在辽宁乃至全国考古历史上需要被特别记录的时刻。
就在这一刻,这座距地面5.5米的2000多年前的战国大墓的内棺被小心翼翼地开启。
千年的膏泥被一寸寸精细剔下,一段段几乎一碰就掉的发黑朽木被迅速摘除,在棺板被抬起的一刹那,考古队员的手轻轻颤抖……会是“却胡千里”的燕名将秦开的墓吗?会是派荆轲刺秦王的燕太子丹的墓吗?
北方首现“五牲俱全”墓
不要怪严谨的考古专家们在这一刻浮想联翩,因为围绕这大墓发掘发出的太多信息实在搅得人心神不宁,这样的墓圹规模,在战国时代是什么概念?五头牛、两匹马、算上猪狗羊头骨,已发现的多达70多件的祭祀规模,一般权贵岂能享用?此前,在这一带墓葬群中出土的嵌金青铜短剑、蟠螭纹盖壶青铜礼器又说明了什么?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东大杖子这座建昌的无名小山村就充满了神秘色彩,挖菜窖的村民常常一锄下去,眼神即被“锄下物”牢牢锁定;不远千里来此地“憋宝”的江湖客时时游荡于这一带的山川草野,神色诡异;2008年,竟然发生了一起盗墓分子闯入民宅,绑架户主公然盗墓的恶性事件……
不能再等待下去了!从2000年起,辽宁省文物考古所就会同葫芦岛市博物馆和建昌县文物管理所对东大杖子墓葬群进行了多次勘探,发现墓葬54座,并做了5次抢救性挖掘,共清理出墓葬42座,出土各类珍贵文物近千件。
在大墓上层的清理中,发现大量陪葬的家畜头骨,包括五头牛、两匹马、猪羊狗等在内的大量家畜头骨,在此之前,“五牲俱全”的陪葬规格在北方地区从未发现。不久,发现外椁,经探测,这是一个“两椁一棺”的大型古墓,初步探测属于战国中晚期的墓葬。
内棺挖出纯红玛瑙环
在挖到距地表4.8米至5.5米处时,大墓内椁与内棺已经露出,在内椁东侧清理出一朽烂的大木箱,木箱中盛满色彩斑斓的仿鼎陶器及陶豆、陶壶。陶壶红黑相间绘有云纹,约半米高,制作精美,是难得一见的战国时期陶器。陶器出土时并未掉色,但因土层下降不断挤压,陶壶已呈碎裂状。
11月12日下午至13日,葫芦岛市文化局领导和建昌县政府、公安局负责人齐聚考古队20多平米的办公室,开了个小型的现场办公会,会上敲定了文物出土后的保护预案、借助金属探测仪协助发掘、增派警力等措施。大家似乎都预感到开棺的一刻越来越近了,让人心跳加速。
考古队在大墓外椁上方搭起脚手架,工作人员用小铲一点点剔去涂抹在棺椁外的膏泥,为保持住大墓的内封闭环境,在墓内不断喷洒防腐药水。
11月16日,大墓内棺开启,棺内尸骨无存!墓主人只有几颗牙齿残存,墓主人头部位置只有一堆黏稠的黄土。内棺陪葬品现已发掘出的,有一把小环首刀、一个暗红色的玛瑙环,还有两个带钩。
17日下午,众多国内知名考古专家学者云集东大杖子村,徐光冀、郭大顺先生更是亲自下到墓底观察出土陶器的器形特点,在随后的讨论会上,与会专家均对这座战国大墓以及周边墓葬群给予高度评价,并支持东大杖子村墓葬群申请国宝级单位。
主任记者 张松 记者 姚广安王铁 张阿春 张珺电自建昌
建昌战国大墓出土器物说明
(因出土文物需要修复,暂时无法提供照片)
文物之一:
动物头骨
文物解读:包括五头牛、两匹马、猪狗羊头骨共计70多件,可谓“五牲俱全”。其中,两匹马的头骨放在祭祀台的正中,其他家畜头骨环列于四周。在中原地区,用牛祭祀叫“太牢”,一定是王侯级的人物方可配享,此大墓居然用五头牛祭祀,而且家畜头骨如此之全,这在此前的考古发现中是难得一见的。
有专家推测,这也可能是汉化的少数民族首领的祭祀习俗,这座大墓既有典型的燕文化特色,同时又保留了塞外民族的墓葬特点,胡汉墓葬风俗兼杂。
文物之二:
青铜环首刀
文物解读:这把青铜环首刀是墓主人随身佩戴的兵器,器形如匕首,是墓主人生前的近身防御之物,也是其身份的象征。环首刀是经过反复折叠锻打和淬火后制作出来的直刃长刀,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杀伤力最强的近身冷兵器,也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一种兵器。环首刀在商代就有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富甲天下的齐国甚至是以环首刀为型来制做钱币,可见在这段时间里环首刀的使用还是比较广泛的。
文物之三:
带钩
文物解读: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皮带卡,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带钩起源于西周,战国至秦汉广为流行。人们使用带钩,不仅为日常所需要,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尤其王公贵族、社会名流所用带钩甚为精美,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
考古专家表示,东大杖子大墓出土的两个带钩是目前东大杖子墓葬群所发现的最大的带钩,这说明墓主人的身份显贵,地位非比寻常。
文物之四:
玛瑙环
文物解读:与环首刀、带钩相比,东大杖子战国大墓中所出土的玛瑙环是一件名贵的器物。这个玛瑙环不到半个巴掌大,呈暗红色,玛瑙中含有白色的杂斑。这件玛瑙当年作为陪葬品下葬时可能是一件纯红色的玛瑙,当属玛瑙中的珍品。
这个玛瑙环的雕工很精细,内侧打磨得十分光滑,在2000多年前,玉石打磨的工艺手段比较落后,能够将玛瑙打磨得如此光滑精致,用工之细、手艺之精令人惊叹!
主任记者 张松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