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南新闻

兰考古乐器代理商贴牌后畅销海内外 缺乏自主品牌/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21 09:12:43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参观者对兰考古乐器赞不绝口。

    工人师傅精细加工。

    加工过程中,粘上胶布的手指头磨出了血泡。

  11月17日,在兰考县固阳镇范场村村民徐会波家中,工人们正在生产北京、上海等市场急需的古琴等乐器。

  从1986年当地村民利用本地特有的桐树生产出第一台乐器至今,范场村已发展成为年产古筝18000台、琵琶5000把、古琴4000张、扬琴2500台等民族乐器的专业村庄。该村的古乐器占国内市场份额50%以上,年产值达1亿多元,产品畅销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范场村已成为国内民族乐器加工生产量最大的专业村。

  然而,如此大规模的乐器生产基地,却没有一台古琴是打着自主品牌走出这片昔日盐碱地的。徐会波告诉记者,真正挣钱的不是他们,而是代理商。他们生产的民族乐器被代理商贴上品牌后,向国内外销售,利润翻倍甚至数十倍。拿一台古琴来讲,加工费只有数百元,纯利润也不过20余元左右,而代理商一台古琴的利润在2000元以上,最高的一台可以卖到5万元以上,80%以上的利润被别人拿走。

  11月8日,由中宣部组织的中央媒体“走转改”活动经验交流会在兰考举行,数十位专家学者走进农民家中了解乐器生产情况,并针对兰考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如何弘扬中原大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话题展开讨论。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谢国明认为,促进传统手工艺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不仅是当地政府的职责,也应该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着力解决的问题,以利于进一步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扩大对外文化贸易。

  当地农民也意识到,掌握了乐器制造的核心技术之后,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抱团发展,打出自身品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当地农民希望能得到专家的指点,让“河南品牌”的古乐器弹奏出更美妙的声音。⑤2

  本报记者李建峰摄影报道

【 作者:  编辑: 刘丽雅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