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跟着农民走——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60周年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20 17:36:26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历史包袱尚在消化,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农村金融业务仍然面临突出难题

    大刀阔斧的农信社改革,得到了中央政策的大力扶持:拨付保值贴息补贴88亿元,通过央行专项票据置换农信社不良资产1694亿元,累计减免所得税和营业税700多亿元,支付专项票据利息90亿元。在中央政府政策撬动下,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农信社改革的支持力度。

    尽管如此,农信社开展“三农”服务融资能力依然较弱。相关专家指出,60年发展历程中,农信社历经多次重大体制调整,并在农行与农信社分家、处置农村合作基金会和整顿城市信用社时,承接了大量不良资产,形成了巨大历史包袱,至今尚未完全化解。

    “农信社在改革前历史包袱沉重。全国因历史包袱过重形成的监管评级6级及以下的机构还有146家。”姜丽明说。

    毋庸置疑,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肩负着支农金融服务重任的农信社,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仍然会是支农服务的主力军。但是,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格局下,农村金融业务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局面一时难以根本改观,其支农服务依然面临“两高一低”难题:

    ——农村金融经营成本高。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的人均存贷款、单笔业务额度远低于城市地区,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多数欠发达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成本收益倒挂问题严重,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农村金融业务风险高。农业生产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农村金融业务风险居高不下。2011年6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不良率是银行业不良率的1.7倍,农户贷款不良率更是全国银行业不良率的3.6倍。

    ——涉农贷款收益相对较低。2007年至2010年,我国涉农贷款增长92.4%,比同期贷款增幅高出9个百分点,而同期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0%,分别比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低13.6个和7.5个百分点。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继续健全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加大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政策支持力度。在完善普适性扶持政策的同时,以调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为出发点,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目前,农信社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银监会提出,从2011年开始,通过五年左右时间实现农信社高风险机构全面处置,历史亏损挂账全面消化,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现代农村银行制度基本建立。

    对于农信社的下一步改革,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表示,无论怎么改,都必须坚持服务“三农”方向不动摇。他强调,凡是农信社改制为银行类机构,都要将其对“三农”和小企业服务情况作为重要的准入依据,下一步省联社改革,也要看其辖内“三农”与小企业金融服务开展水平。

【 作者:刘威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