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欧债危机引发"中国思考":高福利为何成危机推手?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20 09:43:28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新华视点:欧债危机引发的“中国思考”

    11月7日,法国总理菲永出席在巴黎马提翁大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法国政府7日宣布第二轮财政紧缩方案,以期实现削减预算目标,保住最高AAA信用评级。新华社/法新

  新华网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刘敏、黄深钢、姚玉洁)继希腊之后,意大利、西班牙债务危机加剧,近日又传出法国将下一个“沦陷”的说法。德国总理默克尔称:欧洲正处于二战以来“最艰难时期”。

  欧债危机引发“中国思考”。百姓欢迎的高福利制度为何成为欧债危机的“推手”?外贸需求萎缩给中国带来哪些困扰?中国应从欧洲产业“空心化”中汲取什么?

  欧洲忙着“去福利化”我国急需“补欠账”

  德国媒体公布了一组数据:被认为欧洲最勤勉的德国人每周上班4天至5天,一天有4.5小时午休和咖啡时间,人均年休假173天;另外一些事实:德国用于养老金等社会福利的负债高达5万亿欧元,希腊与意大利参议院先后实施财政紧缩。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测算,欧洲国家占据全球薪酬最高国家“前三甲”、几乎全覆盖的免费医疗、福利支出平均占政府总支出的50%左右,其中法国高达70%。

  “危机暴露出一些国家寅吃卯粮无力负担高福利的弊端,欧洲可能因此进入‘去福利化’进程。”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田德文说,“但这不能否定高福利制度本身的积极意义。欧洲之所以长期保持稳定和经济发展,则是受益于其福利制度。”

  相比之下,现阶段的中国需要探讨的并非高福利是否可行,而是如何补上历史欠账,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保制度“网”。

  43岁的甘肃人李代松3年前来北京打工,一双儿女都在老家。上个月施工时摔伤了手臂,除工地上赔偿的一部分外其余800多元都是自己出。他有三盼:农民工看病减负、孩子跟来北京有学上、收入能提高一些好给父母养老。

  “就业难、上学贵、不敢生病”,类似的困惑在低收入人群中很有代表性。近年来,我国社保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接续等陆续出台确立,但针对农村人口的户籍改革、就业、培训、社保等制度还有待完善,第二代农民工的子女教育等问题也期待取得新进展。

  与此同时,腐败、公款消费屡禁不绝,部分行业的“隐形福利”加重分配不均。

  “不破则不立。”浙江省国际经贸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说,“如果不破‘垄断’,则我国每年增加财政支出提高社会福利的成果就会被抵消。”

  “我们的做法要与西方有所区别。一些国家政府高筑债台支撑福利的做法不可取。”田德文说,“我们设计制度时应考虑公平、效率、与社会发展阶段兼顾,特别是制度设计决不能‘嫌贫爱富’,不能让基层劳动者‘出了力却伤了心’。”

【 作者:周楚卿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