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郑州三成交通事故跟电动车有关 违法成本低治理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18 09:39:55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缺乏守法意识执法代价太大

  11月11日上午8点30分,郑州市金水路、城东路路口。

  车流如潮,一位中年女性骑电动车在城东路上从北向南逆行,闯了红灯,正在疏导交通的秦友军警官让她停下,告诉她已经违法,需要处罚。

  “你给我废啥话?没钱!”中年女性态度极其恶劣。众目睽睽之下,秦友军耐心说服,僵持了半个多小时,违法的女士才极不情愿地交了20元罚款。

  秦友军说,这类事情经常发生,违法的非机动车主,一旦被要求缴罚款,就觉得小题大做,周围往往还有不少帮腔、围观的群众,有时甚至引起更大的拥堵,为此,他们有时执行起来也会感到迟疑……

  市交巡警五大队的杨警官说,他曾经处理过一个电动车违法者,和她说了近一个小时,才交了20元罚款,代价太大。

  9月27日郑州市20家单位联合下文,加强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出行管理,提出对于违法者,除罚款20元外,还要在街头站岗俩小时,并被通报报至单位,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秦友军说,新规出来后,执法时需要违法者出示身份证,报单位(社区)名称,有的人说没带身份证,有的人说没钱,更有人态度蛮横:“不就是罚款吗,你咋恁多事,有完没完?!”

  他说,机动车车主登记的都是真实姓名和住址,但是目前电动车车主身份难以确认,有的电动车车主肇事后逃逸找不到人,一些事故现场也因为车主身份不能确认,无法尽快处理。郑州市2010年统计的在职交警有1600人,就是全都走上街头,也明显力不从心。

  文明出行从“我”做起

  11月14日上午7点30分,记者来到号称“堵王”的郑州市花园路与农业路交叉口。

  四个交通路口,身着黄色马甲的四名交通协管员正摇着小旗,吹着口哨,招呼着红色信号灯前等待的非机动车辆。

  绿色信号灯刚刚更换,3米宽的非机动车道上,10多排等待的非机动车辆鱼贯前行,互不相让。交警杨华民说,平峰时期,等待的机动车不超过3排5米,但在高峰期,一旦遇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绿灯无法通过时,等待的车辆能有60多排,长达100多米,花园路从北向南方向有一次竟然排队到了郑州市动物园门前,交通压力可想而知。

  近年来,到郑州务工的外来人员明显增多,而相对便捷经济的非机动车成为他们出行方式的首选,加上电动车不需要上牌、不需要驾驶证,也不用登记真实姓名,所以管理几乎处于失控的状态。杨华民觉得治理非机动车,堵不如疏,首先必须加强源头监管,落实实名制,才有可能让车主增强遵守交通法的责任心。同时,在执法中,努力消除违法者对交警执法的抵触情绪,也是管理的重点,这需要诚心、耐心,当然,还要果断、坚决。

  郑州市交巡警支队宣传科科长贾伟说,治理非机动车违法问题的关键,还是提高大家的交通守法意识。很多非机动车主守法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违法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所以,教育引导大家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仅仅依靠交通管理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文明出行,平安出行,既体现出公民的个人素质,也确保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让我们大家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

【 作者:记者赵慎珠  编辑: 赵静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