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新生儿腭裂左肾缺失 因染色体数目结构发生变异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17 09:04:00   来源:浙江在线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6%。新生儿会出现染色体异常

  “其实,全世界千分之六的活产新生儿,会出现染色体异常的情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中心实验室的金帆教授说,其中,约有一半孩子会成为染色体病患者,如小宝这样出现五官或内脏等器官的畸形,而剩下的孩子会像小宝爸爸一样健全,但有可能会将染色体异常遗传给自己的下一代。

  他说,仅他们医院,每年就会检测出100多种染色体异常的案例。因为,一个人虽然只有23对46条染色体,但一个人的46条染色体实际包含着大约1000条显微镜可以辨认的染色带,每一条染色带都有可能发生断裂、错位、和其他染色带互换等情况,这样算来,染色体异常的情况可以有上百万种。

  所以说,染色体异常核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有很多还没有被命名。“世界首报染色体异常核型”就是类似“星星命名”的一种登记注册。

  “不过发现仍是很有意义的。”金帆说,首先可以补充世界遗传性疾病中异常核型库的内容,然后可以通过患者相应异常的观察,分析断裂错位位点区域的基因及其功能等。

  高龄产妇为什么更易发生染色体异常

  虽然小宝是因为遗传才发生染色体异常,但并不是所有染色体异常,都是遗传而来的。更多的染色体异常,是环境因素所致。

  同样是在绍兴市妇保院,还有另一个“世界首报染色体异常核型”:一个女孩四肢粗短、手脚偏小、掌骨特别短,语言能力弱,经染色体检查,应该是她父母的精子、卵子形成或受精卵分裂的过程中,受到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的影响,造成第18号、第22号染色体断裂,受某些情况的影响,断裂部分互相调换了位置,又重新接合上,并丢失了染色体片段,造成她染色体畸变。

  所谓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有很多。如放射性污染,高温,抗肿瘤药物,有机化学溶剂;病毒感染、细菌毒素等等。

  一个女人的卵子数量基本上在5岁左右就已经确定,卵巢内的未成熟的卵子,在排卵与精子结合之前,还要等待很多年,而这期间,它们随时都有可能受到环境的影响。

  “对于卵子的危害,也有一个累积效益,”金帆说,这也是为什么会说,高龄产妇(泛指35岁以上)更容易发生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我们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中,都有可能存在污染,年纪越大,吸收到的有毒有害物质自然会越多,染色体变异的几率也就大一些。”

  与此同时,人类体内代谢过程的失调和衰老等,也是造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一种内因。

  不过,金帆说,染色体在可能发生断裂的同时,也同样有愈合与重新修复的能力。所以,人们也不用太过紧张,但可以避免的污染自然应当尽量避免。

  目前只能靠产前诊断避免染色体异常儿出生

  染色体是由成千上万基因组成的,有很多人的染色体看上去正常,但是有微小的片段丢失,也会造成智力低下。目前已经得知的染色体病有300余种,大多数伴有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畸形、性发育障碍等多种先天缺陷。

  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办法避免染色体异常,也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染色体异常的方法。

  金帆说,作为父母,能够做到的是,避免染色体异常的新生儿出生。因此,产前诊断非常重要。

  产前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前应用各种方法了解胎儿的外表结构、对胎儿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检测胎儿细胞的生化成分或对其进行基因分析,从而对某些胎儿先天性畸形或遗传性疾病及时作出诊断。如做羊膜穿刺,从羊膜腔吸取自胎儿脱落的细胞,经体外培养及进行染色体分析,了解胎儿是否正常,一旦查知异常胎儿就应终止妊娠。此外还有一种叫“胚胎着床前遗传学诊断”的技术,它利用了“试管婴儿”技术,在体外获取卵子或胚胎,分析检查后,将健康胚胎放入母亲的子宫里,获得妊娠。因此可以避免包括染色体病在内的许多遗传病的发生,将产前诊断提前到妊娠发生之前。

  另外,遗传学家对大量流产儿进行了与遗传有关的细胞核内染色体的研究,发现50%-60%的流产儿,具有异常染色体。正由于这些染色体异常而导致了胚胎发育的障碍,造成妊娠中断。而且,习惯性流产的病人中,夫妇一方或双方存在染色体异常的约占10%。

  所以,曾有过多次流产经历的夫妇,也应该考虑进行自身的染色体检查。

  专家说,产前诊断又称出生前诊断或宫内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前应用各种方法了解胎儿的外表结构、对胎儿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检测胎儿细胞的生化成分或对其进行基因分析,从而对某些胎儿先天性畸形或遗传性疾病及时作出诊断,防止具有严重遗传病、智力障碍以及先天畸形胎儿的出生。(都市快报 通讯员 沈宝根 孙美燕 记者 郭婧 制图 李本献)

【 作者:张志刚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