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陋的楼顶就是孩子们的操场。
核心提示
楼顶四周用生锈钢筋围起来,是孩子们的操场;两个简易板房分隔开,是孩子们的厕所;教室窗户玻璃破碎,用胶布粘粘,孩子们以此遮风挡雨。这是郑州市一家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教育部门尽了很大的努力,想让外地户口的孩子能够走入公办学校,为什么这样的学校能够顽强地存在?
目击
有600多名学生的学校栖身破楼房,操场设在民房房顶
如不仔细寻找,你很难相信在郑州市繁华的姚寨路一排临街门面房楼上,有一所有着600多名孩子的破旧学校。
11月10日下午2时许,记者在丰产路与姚寨路交叉口向北50米路西,找到了这所大门不到2米宽且正对着楼梯间的农民工子弟小学——春笋学校。
通往学校的水泥楼梯破损斑驳,楼道墙壁上贴着孩子们的课外活动海报和书法作文比赛大红榜。
这座三层门面房的楼顶,是一个面积约200平方米的平台,四周全由锈迹斑斑的钢筋栅栏围着。尽管楼顶坑洼不平、碎石遍地,孩子们还是在尽情地嬉戏玩耍,时不时有身披红绶带的学生大喊着提醒其他同学:“哎,别往边上去。”
平台南侧栅栏处,有一处钢筋已被孩子们扒得变形,空隙能容得下成人,下方就是距离楼顶约10米高的水泥地。孩子们说,这就是他们平时下课活动的操场,没有任何体育设施。
孩子们的教室,在临街的这幢门面房3楼走廊西侧,走廊仅宽约一米。透过窗户,孩子们的教室不少都是板房结构,桌椅破旧,光线暗淡。不少教室玻璃破碎,只用胶布粘着。
在楼顶操场北头,一个由板房搭建的简易厕所旁边,有一个破旧的洗手缸,里边多出来一个自来水管,直接连到厕所内部。学校老师说,平时老师都教育孩子们上完厕所洗手后的水不能浪费,要循环使用冲厕所。
校长杨万霖说,因校舍条件简陋,学校没有办学许可证。但因进城务工家庭的孩子们又有这方面的客观需要,相关部门也不能予以取缔,所以,学校才从1996年办学一直持续到现在。
现状
对待这样的学校,教育部门也是取舍两难
据郑州市金水区教育体育局负责宣传工作的杨晓琳介绍,随着近年来进城打工、创业的流动人口快速增加,农民工子弟学校也随之出现,根本原因是流动人口大量拥入城市后,适龄入学孩子急剧增加,而公办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属于社会现阶段的普遍问题。
据杨晓琳讲,来自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金水区的公办学校中,流动人口子女已经超过了所有生源的30%,这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比重了,很多学校为接纳更多的外来人口子女,不得不把小班变大班,甚至借其他单位的场所用作校舍,无论是在校生人数、校舍利用率还是师资力量,都基本上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状态,接近承受极限。
“不可否认,现在很多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条件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难以取得办学许可证,但存在就是合理的。”杨晓琳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此前也曾向春笋学校这样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下发了整改通知单,要求学校提高办学条件,但在当前的形势下,效果难尽如人意。
“对这些严格来说不合法的学校,不取缔不合适,但如果取缔,由于社会没有足够的空间收纳,这些外来流动人口的孩子将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也会造成诸多社会问题,教育部门也是两难。”她说。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