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中国--东盟合作:1991-2011(全文)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15 15:20:39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四、农业、减贫扶贫

    *农业

    中国和东盟大多数国家有众多的农村人口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在双方经济中都占有基础地位,加强农业合作是双方共同的战略决策。

    2002年,中国同东盟签署《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备忘录将杂交水稻种植、水产养殖、生物工艺、农场产品和机械等方面列为中国与东盟在农业科技方面长期合作的重点。此外,中国与多数东盟国家签订了双边农业合作协定或谅解备忘录,加强了双边农业合作政策的制定和农业技术交流。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农业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人力资源开发、技术交流合作项目。中国先后举办了几十个技术培训班,为东盟国家培养了一批农业科技人才。

    中国同东盟在农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取得进展。在动植物检疫检验、优势新品种、新技术开发、农村沼气建设、农业项目管理人力建设和农产品贸易等领域,中国全面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

    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区是中国向东盟国家促进农业经贸合作的重要形式。中国的许多农业技术和设备价廉物美,实用而且易于推广,深受东盟国家的欢迎。

    近年来,中国倡议并实施了“中国-东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计划”、“中国-东盟农村发展推进计划”等,推动双方农业合作全面、持续、深入发展。

    *减贫扶贫

    2007年至2010年,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同东盟国家及相关国际机构进行了密切合作,举办了四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

    中国利用多种资金渠道,开办了12期针对东盟的扶贫政策与实践培训班,总共培训了200多名来自东盟或其他亚洲国家的代表。

    中国与东盟国家政府部门、议会代表团等在减贫领域开展了双边交流访问活动,并连续三年派员参加东盟与中日韩农村发展与减贫高官会,大大拓展了中国在社会发展与减贫领域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对话,为推动务实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交通、信息通信

    *交通

    (一)公路建设

    昆曼公路起于昆明,经老挝至泰国曼谷,并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公路网相衔接,是联通中国与东南亚的大动脉。中国境内段已2009年全部改建为高等级公路或高速路。由中国、泰国政府和亚洲开发银行各出资3000万美元建设的老挝境内段2007年建成。2009年,中泰老三国政府签署跨湄公河大桥项目融资协议,大桥预计2012年竣工,届时将实现昆曼公路全线贯通。

    2008年,中国援建柬埔寨7号国家公路通车,全长196公里。2009年,中国提供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建设的印尼泗马大桥建成通车,全长5.4公里。

    (二)铁路建设

    中国积极支持并推进泛亚铁路建设。泛亚铁路东、中、西三个方案中国境内段的建设已纳入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东线:新建玉溪至蒙自铁路已于2005年开工,计划2011年建成。蒙自至河口铁路已于2009年开工,计划2013年建成。中线:昆明至玉溪铁路扩能工程已于2010年开工,预计2014年完工。西线:昆明至广通铁路扩能工程已于2007年开工,计划2013年建成,广通至大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争取2011年开工,大理至瑞丽铁路已于2008年开工。

    在大力开展国内建设的同时,中国也致力于支持泛亚铁路东、中、西三个方案境外段的建设,依据东盟各国的愿望,采用多种方式为东盟国家建设铁路提供协助。2010年,中国出资完成了柬埔寨境内巴登-斯诺尔缺失段可行性研究工作,2011年出资完成了老挝境内万象-磨憨缺失段、缅甸境内木姐-腊戍缺失段可行性研究工作。

    (三)民航

    2010年11月19日,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航空运输协定》及其第一议定书。目前,中国已与东盟10个成员国签有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并以此为基础,初步建立了覆盖中国与东盟各国主要城市的航线网络,有效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人员往来和经济贸易。2010年,中方共有10家航空公司经营至东盟国家的直达航线,每周450个客班,13个货班。东盟方面,有18个航空公司经营至中国的航线,每周380个客班,19个货班。双方航班总量已达到每周862班。

    (四)海运、海事和港口合作

    双方于2007年签署《中国-东盟海运协定》,2008年建立年度海运磋商会议机制。

    2005年,双方建立不定期海事磋商机制,2010年签署《中国-东盟海事磋商机制谅解备忘录》,将上述磋商机制升格为年度磋商机制。

    2008年,双方建立了港口合作高官会机制,正在探讨建立中国-东盟港口服务网络。

    (五)水路航道改善

    2002年至2003年,中方出资500万美元帮助老挝和缅甸境内湄公河航道实施排障,大大提高河道安全可靠性,装载能力提高80%至100%,通航期由6-7个月提高至10-11个月。

    *信息通信

    中国同东盟在信息通信领域已形成完善的合作机制。2006年至2011年,双方共举行了六届电信部长会议。

    双方签署的重要合作文件包括《中国-东盟信息通信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东盟建立面向共同发展的信息通信领域伙伴关系北京宣言》、《中国-东盟电信监管理事会关于网络安全问题的合作框架》等。

    中国-东盟电信周是双方信息通信合作的重要平台,2004年由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倡议举行。2005年以来共举办了三届,包括部长论坛、工商论坛、无线电频谱管理研讨会、信息通信展示等活动。此外,应东盟方邀请,中方于2006年起参加东盟电信监管理事会圆桌会议。

    中方在2001年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将为东盟培训100名电信高官。2002年至2010年,双方共举办了27期人力资源开发项目,以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为东盟国家培训不同专业领域、不同类型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总数超过500名。

    六、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

    *GMS框架下合作

    中国重视并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reat Mekong Subregion Economic Cooperation Program, 简称GMS)。中国国务院总理出席了全部三次GMS领导人会议。

    中国参与的贸易与投资、交通、能源、电信、环境、农业、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等各领域合作续有进展。

    中国倡议成立了GMS经济走廊论坛。2008年,首届会议在昆明举行,为推动走廊合作从交通领域逐步扩大至贸易和投资领域,推动经济走廊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并举办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周、大湄公河次区域项目洽谈会等活动。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GMS南北经济走廊中线(昆明-河内-海防)中国境内段407公里全部改造为高速公路。南北经济走廊东线(昆明-南宁-河内)公路通道全长380公里,中国境内179公里已建成高速公路。中国签署了《GMS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及其17个附件和3个议定书,内容涵盖人员跨境流动、过境安排、车辆标准、公路标识和信号等。

    中国积极开展与GMS其他国家的电力联网和电力贸易,推动制订GMS电力发展总体规划。中方发起并部分投建的GMS信息高速公路第一阶段已于2008年3月完成。

    自2005年开始,中国开始在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接壤的缅甸、老挝、越南等国跨境地区开展双边传染病防控合作项目。主要项目包括:中国-缅甸边境地区疟疾联防联控试点项目,中国-缅甸、中国-老挝、中国-越南边境地区艾滋病防控合作试点项目,中国-越南边境地区结核病防控合作项目等。

    2008年以来,中国举办三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高层专题研讨会,就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等进行交流,并在老挝和泰国建立了中老、中泰妇女培训中心,对当地妇女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湄公河环境保护

    2010年5月,中国环境保护部在北京举办了大湄公河流域国家高级官员环境管理(生态保护管理)研修班,来自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柬埔寨、缅甸、老挝和越南4个国家的21名高级环境官员参加了研修培训活动。研修活动采用授课与实地考察结合的形式,除了解中国环境保护领域政策和管理经验外,各国学员还相互交流环保和生态管理方面的经验。

    *湄公河影视宣传

    2004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发起,并联合大湄公河次区域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五国国家电视台合作摄制大型纪录片《同饮一江水》。截至2008年4月,《同饮一江水》合作六国的30多家电视台以中、英、柬、老、缅、泰、越7种语言播出了该片。

    七、文化、教育与旅游

    *文化

    近20年来,中国与东盟通过部长级会议、论坛研讨、人员交流、举办艺术节和展览等形式,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交流合作,有力增进了中国和东盟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尊重和欣赏。

    2003年10月,中国文化部派团参加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东盟与中日韩首届文化部长会议和高官会议,并在会议期间就中国-东盟文化合作初步交换了意见。2005年8月,双方签署《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成为中国与区域组织签署的第一个有关文化交流合作的官方文件。

    自2006年以来,双方已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2011年,为庆祝双方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文化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在重庆举办了以“东盟文化周”为主要内容的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

    *教育

    2008年以来,双方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近百所东盟国家高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驻华使馆,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盟秘书处、东盟大学网络、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等机构和近百所中国高校共计1600余人次先后与会,并参加了期间举办的大学校长论坛、教育行政官员研讨会、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共签署了130余份校际合作协议。

    2010年8月,双方举办了首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会议通过《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贵阳声明》,一致同意将继续创新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合作机制,建立高层磋商机制,积极落实2020年东盟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到东盟留学生均达到10万人的“双十万计划”。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是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在教育领域举办的最高级别国际会议,标志着中国-东盟教育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为不断促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自2005年起中国逐年大幅增加向东盟10国提供的政府奖学金名额,2008年以来,每年奖学金数量递增50%。2010年,中国为东盟国家提供的政府奖学金数量达到了3337人,比2005年增长了329%。目前,在华学习的东盟留学生总数约为5万人,中国在东盟各类留学人员已达到7万人。

    中国一贯重视在中国高校中开设东盟语言教学和东盟研究。目前,中国已有几十所高校开设了东盟国家语言教学专业,学习东盟国家语言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中国多所高校如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等均开设了东盟研究中心、东盟国别研究中心等,与东盟高校间的研究学术交流日益紧密。中国积极在东盟国家推广汉语教学。目前,东盟国家开设有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共有孔子学院28所,孔子课堂14个。

    2008年起,中国在对外人力资源培训规划中首次设立了一年制全英文授课的硕士项目--“发展中国家硕士(MPA)项目”,委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承办,旨在培训发展中国家高级行政官员。自2008年至2010年,共招收东盟国家17名高级官员参加了该项目培训。

    多年来,中国通过援外培训班、亚专资项目等组织我高校举办针对东盟国家的系列短期培训班和学术交流活动,如现代远程教育研修班、教育行政官员研讨班、东盟与中日韩青年汉学家交流研讨班、亚洲区域中医药教育高级师资研修班、中国-东盟环境教育论坛、中国-东盟人文学术研讨会、中国-东盟应对就业难题的职业教育国际论坛等,广泛邀请东盟学者来华。每年来华东盟教师、学生逾千人次。

    *旅游

    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推动下,中国与东盟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中国与东盟各国互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地,目前,越南、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已位居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的前10位,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一直稳居中国入境旅游的15大客源国之列,达到了以旅游促友好的目标。

【 作者:张轶群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