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中国--东盟合作:1991-2011(全文)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15 15:20:39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

 中国-东盟合作:1991-2011

  序言

    20年前,时任中国外长钱其琛应邀出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24届东盟外长会,开启了中国-东盟对话。20年来,在双方领导人的精心培育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下,中国同东盟走过了一条睦邻友好和互利共赢的合作之路。

    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从对话伙伴提升到战略伙伴。双方经贸合作成果显著,建成了自由贸易区,贸易和相互投资快速增长。双方建立了完善的对话合作机制,确定了11大重点合作领域,在20多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各领域友好交流与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双方携手应对亚洲和国际金融危机、重大自然灾害和跨境传染病,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巩固了友谊,深化了合作。

    中国-东盟全方位合作不仅有力促进了各自经济社会发展,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福祉,也为促进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值此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之际,谨以此手册,追溯双方友好交往历史,展现务实合作成果,期待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政治、安全与地区事务

    *政治:

    1991年7月,时任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钱其琛出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第24届东盟外长会,标志着双方对话进程的开始。1996年,中国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

    1997年,双方合作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赢得东盟国家广泛赞誉。同年12月,首次中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马来西亚举行。会议确定双方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2003年10月,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确定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同年,中国政府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中国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发展深化同东盟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在东盟对话伙伴中,中国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明确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第一个确定同东盟建立自贸区。

    中国同东盟保持频繁高层交往,中国领导人出席了历届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2010年,双方副总理级以上高层互访达70余起。这些高层交往增进了互信,为双方关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中国同东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对话合作体制,包括领导人、部长、高官等各个层次。双方迄今已举行13次领导人会议以及三次特别领导人会议。双方还建立了外交、经济、交通、海关署长、总检察长、青年事务、卫生、电信、新闻、质检和打击跨国犯罪等十几个部长级会议机制。

    2010年,在圆满完成第一份《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05-1010)》基础上,双方制订了第二份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11-2015)。

    2011年,中国-东盟中心正式成立,成为促进双方经贸、教育、旅游、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服务平台。

    *安全

    中国与东盟在防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向前发展,在中国-东盟、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10+3等框架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中国在东盟地区论坛中倡导安全政策对话会,在东盟-中日韩框架内举办了武装部队救灾研讨会、非传统安全论坛等。2011年,中国同东盟举行了首次防长交流。

    中国军事科学院分别于2008年、2009年举办了两届“中国与东盟高级防务学者对话”,就“军队现代化与地区互信”、“东亚地区安全形势与中国-东盟防务合作”话题进行交流。自2010年起,举办“中国与东盟防务与安全对话”,邀请双方防务政策官员与防务学者就地区防务与安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自1997年起,中国同东盟每两年举行一次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2004年,双方签署《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2010年续签。双方在打击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恐怖主义、武器走私、洗钱、国际经济、网络犯罪等跨国犯罪方面进行了密切合作。

    2004年以来,中国公安部先后举办禁毒执法、刑事技术、海上执法、案例研讨、出入境管理、网络犯罪侦查等各类培训、研修项目60余个,共邀请1500余名东盟成员国执法官员访华。其中,2006年至2011年,公安部举办五期东盟执法联络员项目,共有92名来自东盟成员国的执法官员在中国进行了为期1年的汉语和中国警务知识学习。

    中国同东盟同舟共济,相互支持,合作应对了印度洋海啸、缅甸风灾、汶川地震、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等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和传染性疾病。

    *地区事务

    中国同东盟共同推动东亚合作进程,培育了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协商一致等区域合作理念。双方在东盟地区论坛、10+3、东亚峰会等机制内进行了良好合作,推动发表了两份《东亚合作联合声明》,建立起区域外汇储备库,促进了东亚自贸区建设。在东亚合作进程中,中国始终坚定支持东盟的主导地位。

    中国长期支持并积极参与东盟共同体建设和一体化进程。中国是最早任命驻东盟大使的国家之一,2011年在雅加达设立了东盟事务办公室,并将设立常驻东盟使团。

    2002年11月,中国同东盟国家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显示了双方共同致力于加强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决心。2011年7月,中国与东盟国家就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续行动指针达成一致。

    二、经贸、自贸区与博览会

    *经贸

    中国-东盟双方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991年,双方贸易额仅为79.6亿美元。2010年,双边贸易额已达2927.8亿美元,规模扩大了37倍,年均增长率20%以上。2011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25%,达到1711.2亿美元。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双向投资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6月底,累计相互投资额近800亿美元。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东盟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在中方倡议下,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相继成立,成为双方投融资合作的重要平台。

    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由最初的单一货物贸易形式,到服务贸易、相互投资,再扩展到信息通讯、湄公河开发、交通、能源、文化、旅游等各个领域。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五大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

    *中国-东盟自贸区

    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最重要的举措和成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2000年11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设想,得到东盟各国领导人的积极响应。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并正式启动自贸区建设进程。

    2004年1月1日,自贸区的先期成果--“早期收获计划”顺利实施。2004年11月,双方签署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并于2005年7月开始相互实施全面降税。2007年1月,双方签署了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2009年签署《投资协议》。

    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全面建成。自贸区建立后,双方对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从9.8%降到0.1%,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到0.6%。关税水平大幅降低有力推动了双边贸易快速增长。

    *中国-东盟博览会

    2003年10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倡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倡议得到了各国领导人的普遍欢迎。

    博览会由中国商务部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内容涵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和服务贸易。

    博览会已成功举办八届,同期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共有42位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1500多位部长级贵宾出席了博览会。8年来共举办了200多个高层次会议和论坛及相关活动,共有31.6万名客商参会,贸易成交额116.9亿美元,签约国际合作项目投资额491.72亿美元,签约国内合作项目投资额4759.02亿元人民币。博览会已成为中国-东盟开展全方位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科技、环保与知识产权

    *科技

    1994年,中国-东盟科技合作联委会正式成立,由中国科技部和东盟科技委共同组成,截至目前共举行了六次会议。在科技联委会的指导下,双方在农业、生物、食品、能源、中医药、遥感、地震、海洋等领域实施了多个合作项目,包括: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国际科技合作论坛(2009)、太阳能系统技术与产品应用培训班(2009)、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2009)、太阳能开发利用国际科技合作论坛(2010)、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技术交流、示范及推广应用培训班(2010)、农业新品种与种植业国际科技合作论坛(2010)等。

    2005年以来,在历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举办了科技专题展。展览从东盟国家实际需求出发,结合中国在农业和高新技术方面的科技成果,展示了农村先进实用技术、高新技术成果和产品近3000项,技术交易金额逾40亿元。

    2006年,科技部支持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成中国-东盟农业合作示范区,成为中国与东盟开展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前沿阵地。2006年以来,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每年举办面向东盟国家的亚热带果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国际培训班、中国-东盟现代农业发展论坛等科技交流活动,为东盟国家培训了一批农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008年,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网建成并投入使用。网站设有符合中国与东盟用户需求的东盟资讯、展会信息、科技成果等14个特色信息栏目以及政策法规、企业与产品、东盟标准等8个专业数据库。目前,网站采集发布资讯2万余条,注册会员达4万人。

    *环境保护

    现阶段,中国与东盟环境合作机制主要包括中国-东盟环境合作、东盟与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东亚环境部长会议。

    2007年第十一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环境保护被列为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机制下第十一个重点合作领域。2009年,双方联合编制完成了《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2009-2015)》。2011年5月,环境保护部正式成立了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

    双方举行了中国-东盟环境政策对话研讨会、中国-东盟环境管理研讨会、中国-东盟环境标志和清洁生产研讨会、中国-东盟环境影响评价及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讨会、中国-东盟环保合作战略国际研讨会、大湄公河流域国家高级官员环境管理(生态保护管理)研修班、中国-东盟绿色产业发展和合作研讨会、中国-东盟执法能力研讨班等交流活动。

    *知识产权

    中国与东盟在知识产权领域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2005年以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多次举办中国-东盟知识产权研讨会。2009年,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知识产权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该备忘录有力推进了中国-东盟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进程。

【 作者:张轶群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