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在电动车发展方面 世界各国都有“难念的经”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1-14 09:18:00   来源:科技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信不过的美妙承诺

  然而有一点非常迷惑人的是,尽管电动汽车事实上在全世界都还停留在样车展示的阶段,但不少厂商却不断地传递出已经或即将“产业化”的口号和承诺。

  早在2008年,雷诺集团就宣称2011年将是把电动车卖给大众的开始,而自己将成为这一庞大“蓝海”的领导者。三年过去了,除了在以色列等国家进行的一些探索性实践之外,按照《明镜周刊》的说法,“其仅仅为电动汽车做了一个花架子的网站”。 目前雷诺对电动汽车的唯一贡献,不过是一辆高价而毫无真正价值的、在后备箱里塞了一块大电池的汽车。

  在致力成为电动汽车领导者的德国,情况并无根本上的差异。德国的政界人士曾宣称将要让100万辆电动汽车在2020年以前行驶上德国的公路。德国政府最近也在联邦范围内的启动了“电动汽车展示项目”,并在欧债危机的时局背景下慷慨资助1.8亿欧元。这是德国政府在通过《电动汽车政府计划》之后迈出的重要一步。然而即便如此,套用前英国汽车制造商与经济商协会产业经济学委员会主席加里·里瑟的话说,2030年以前,欧洲的汽车厂商们将会继续自己的展台秀,而不会有一种可以实际销售的电动汽车上市。

  见不得的中国梦想

  对自己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持保留态度,那么对同样加入这场新能源汽车竞赛的中国呢?美国《大西洋月刊》题为《谁扼杀了中国的电动汽车?》的报道或许能够反映西方国家的心态。

  文章认为,与当初的踌躇满志相比,中国政府和消费者期待的“弯道超车”并未到来,相反,在短期,这一梦想“由于缺乏明确战略而陷入了梦魇之中”,许多企业处于“光说不做”的停滞状态。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并非仅仅是行业或技术方面的缺陷,政府信号的模棱两可也让行业和市场困惑。传统汽车领域的差距鸿沟,令文章并不特别看好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短期前景。此外,电动汽车无法解决不断恶化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充电需求的增加也将加大对煤炭资源的消耗。

  从某种角度而言,西方国家确实理性地看到了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在政策、技术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这也是一定时期内中国政府与行业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但同时他们也过于消极地低估了这个国家因巨大减排压力而带来的坚决态度。(何晓亮 编译)

【 作者:魏巍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