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茂陵300年来首大修 石块披防腐液古树腾地保城墙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8-23 16:29:00   来源:法制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本月初,有500年历史的明十三陵茂陵终于完成自乾隆五十二年以来的第一次大修,残垣断壁的茂陵重现红墙黄瓦的辉煌景象。

  茂陵抢修工程从2009年7月正式启动,投资1200万元,主要包括明楼挑顶大修、宝城补砌坍塌墙体、祾恩殿遗址保护、祾恩门整体修缮等。

  今天,本报带您“走进”茂陵,为您揭秘茂陵大修幕后的那些事儿。

  大修·论证

  修或不修

  审批一年才确定

  茂陵,位于十三陵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8位皇帝——宪宗朱见深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此次大修之前,清朝乾隆年间曾经对茂陵进行过一次大修,经过300年的风风雨雨,茂陵再次到了风烛残年的地步,最为重要的明楼已经呈现半坍塌状态。

  十三陵特区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大修之前的茂陵照片。明楼琉璃瓦的缝隙中竟然长了一棵上百年的橡树,枝繁叶茂,其根部比洗脸盆还大,将大片的琉璃瓦“推下”明楼。

  明楼北侧的宝山城墙情况也不乐观,野生的松树在城墙缝隙内扎根,年复一年,粗大的根部竟然将城墙挤歪,大片的城砖散落在地。

  城墙上的城砖和地面的石块也由于风化出现酥碱起皮现象。

  有专家认为,茂陵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残陵”的状态,并且茂陵历史图片缺乏,如果修复,难以完全恢复原状,有可能对世界文化遗产造成新的“破坏”。

  大修方案报北京市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层层审批,罗哲文等专家组成员认为,如果不修,“残陵”将会全部坍塌,尽快维修,利大于弊,茂陵必须立即修缮。

  2009年,茂陵大修方案经过国家文物局审批,开始了300年来的首次大修。

  大修·风格

  复建标准

  明清风格“混搭”保留

  历史文献记载,茂陵进门处的祾恩门是金丝楠木制作的,但经过300多年的风吹雨打,奢华的金丝楠木早已全然不见,只剩下大门两侧3米多高的山墙。

  此次大修,要对祾恩门进行复建,要按照原材料、原工艺、原技术、原形制复建。茂陵大修却遇到了难题。

  明朝帝陵研究会会长胡汉生介绍,乾隆五十二年,清朝政府对茂陵进行大修时,清朝政府悄悄改变了明代的建制,左右两端都向中间缩了近3米,远远小于明朝的祾恩门。

  按照明朝风格复建还是按照清朝风格复建成为摆在文物学家面前的难题。

  文物专家组成员认为,祾恩门经乾隆时期大修,本身已经是文物,不能推倒清朝建筑风格再次建成明朝风格,因此祾恩门保留清朝风格。

  最终,工作人员复建了清朝的祾恩门,由于金丝楠木极其稀少,大门、立柱均改用松木。老山墙上新建墙体,新山墙和老山墙之间缝隙用螺丝钉固定。胡汉生解释,大修为了体现修旧如旧的风格,松木大门并没有粉刷成文献资料所记载的红色,而是只刷了一遍桐油,刷过的祾恩门呈现古铜色,松木纹理清晰可见,更显得古色古香。

  大修·防腐

  生物防腐 石块披保护液外衣

  陵园内古树参天,杂草丛生,不少石块长满了苔藓等生物,北京文物建筑保护设计所所长韩扬解释,这些生物正在慢慢腐蚀这些明朝流传的石块,必须清除它们。

  为了保护石块,施工人员先用刷子刷掉苔藓,再用一种不损坏石块的清洗液杀死寄生在石块上的生物,然后在外层涂上岩石保护液,抑制苔藓生长,使石块不再被腐蚀。

  “南坡西北01号、南坡西北02号……”所有经过防腐处理的砖瓦都被重新编号,按照大修前原位置重新“上岗”。

  损坏极其严重的石块、城砖只能“光荣退休”。为确保修旧如旧,工作人员从河北赤城一家砖厂运来新的城砖,新砖无论是从材质、坚固程度还是烧制工艺都接近明朝城砖。

  大修·排涝

  排水系统 简单疏浚继续用

  明十三陵所有陵墓都具有完整的排水系统,茂陵也不例外,虽然经过数百年历史,但是明陵内的夯土依然非常结实,没有进水的痕迹。

  茂陵三个院落从南向北逐步加高,明楼所在的院落比祾恩门所在的院落高出足有两米,陵前还有一道三四米深的明沟,所有雨水均不在陵内停留聚集。

  一尺多见方的明沟,长满了杂草,宝山城墙马道也呈坡状,遇到大雨,通过排水槽以及城墙外细小的竖井,雨水迅速流到底部,向陵墙和院外流去,陵墙内外有两道一尺多深的“荷叶沟”。

  不过,经过近300年雨水冲刷,尘土几乎填满“荷叶沟”,一些竖井口也被石块、土块堵死,工作人员将杂物清理后,排水系统继续使用。

  大修·取舍

  古树古建 都属文物难取舍

  野草清理非常容易,但是长在石头缝里的大树让文物保护者犯了难。

  很多松树已经长到小孩大腿粗,树根深深地扎在宝山城墙缝隙里,宝山城墙已经被挤得倾斜了10多度,顶端的大片城砖倾斜脱落。

  有的专家认为,松树严重威胁古城墙的安全,必须砍伐;有的专家认为古建是文物,古树也是文物,并且古树在城墙上生长构成了独特的明陵景观,不能随意砍伐。

  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大部分“古树”均为松树和橡树,并非名贵木种并且年头都不长,可以执行死刑,并且立即“执行”,对于那些文物专家和绿化专家尚存争议的大树,实行“缓刑”,暂时保留。

  为了保护原始的墙体,不能将其倾斜的部分拆除重建,施工人员在城墙外砌上一米多高的砖垛子,顶着城墙防止其继续倾斜、坍塌。

  大修·意外

  明代石块 借大修重见天日

  十几米纵深的明楼门洞内摆放着几块大石块,每块石块都有精美的石雕祥云,象征吉祥如意。

  “这可能是当年清朝工匠‘偷懒’放在这里的。”胡汉生介绍,清朝完成大修后,将明楼门洞两侧全部封死,大修时从明楼拆掉的破碎的石块都被工匠堆在门洞里,此次大修,这些石块得以重见天日。

  石块成为研究明朝建筑风格的一个佐证。

  更让维修人员感到意外的是,更换损坏的明楼城砖时,出现了标有“河南衞窑制”、“明成化十年制”字样的城砖。石块上的图案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此次大修,石块均被按照原位置,存放在门洞中。

  “文字体现了古代工程的追溯制度。”工作人员解释:“按照史书记载,每块城砖都有来历,以确保皇陵工程质量绝对过硬!”

  大修·释疑

  遗产保护

  不对普通游客开放

  虽然刚刚维修完,茂陵大门紧锁。来十三陵游玩的市民,只能隔着10多米从铁栅栏缝隙看看紧锁的大门。

  耗费巨资终于修好了,什么时候能让普通市民参观?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十三陵开放的陵园包括定陵、长陵和昭陵,其他10个陵均实行24小时封闭管理。

  他解释说:“封闭管理更有利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明十三陵的建制相差不多,已开放的陵园足以代表明十三陵的特色。从已经开放的陵园的游客情况来看,昭陵客流量每天只有不到百人,只是定陵、长陵游客量的1/30。由此推断,茂陵即使开放,参观人数也不会太多。茂陵周边也无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开放条件不完善。因此茂陵大修后不对普通游客开放。”

  不过,专家学者、文物爱好者、大中院校的研究者经过预约,可以到茂陵参观考察。

  本版文/记者 蒋桂佳

  茂陵目前实行封闭式管理,不对普通游客开放摄/记者 林晖

【 作者:张中江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