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新民晚报:灾难预警切莫沦为形式主义

2013-08-26 15:38:00 来源: 新民晚报 
字号  

  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日前通报称,抚顺“8·16”洪灾已经导致63人死亡,101人失踪。新华社记者在灾区采访时发现,在抚顺洪灾中受灾最严重的清原县南口前镇,相邻两个村庄的伤亡情况却大不一样——截至21日,南口前镇南口前村因灾死亡30人、失踪58人,而与该村仅一桥之隔的北口前村则是零伤亡。

  灾难过后,有哀悼也应有反思。媒体报道提供了一个反思线索:辽宁省有关部门8月15日已对强降雨天气进行预警,明确要求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8月16日,辽宁省启动防汛三级应急响应,再次要求转移受威胁群众。同一场洪灾,两个村子为何受灾情况迥异?关键原因在于,灾难预警信息是否得到有效传达。在零伤亡的北口前村,村支书接到通知后迅速要求9名村干部挨家挨户组织村民转移,个别不想撤离的村民还被强制撤离;而那个伤亡严重的村子却仅有通知,出事后还试图以“村干部人手有限,难以挨家挨户通知”辩解。

  两相对比不难看出,只要灾难预警信息及时地传达到了每个村民家里,少伤亡甚至零伤亡,完全是可以实现的;相反,如果灾难预警信息被基层干部以形式主义的作风对待,仅将它们贯彻在文件、通知里,势必会造成惨痛的后果。因此,有关部门或许应调查一下,那个伤亡惨重的村子的领导干部们是否有渎职责任。

  事实上,灾难预警机制沦为形式主义的案例,并非首次听闻。据新华社报道,在2007年云南腾冲“7·19”泥石流灾害发生前,当地政府部门见于各种文件、会议记录、领导批示的预警信息多达120多项,但受灾群众却没接到任何灾前预警或紧急撤离通知。以“纸上预警”应对灾难信息,难免导致很多不必要的伤亡。

  天灾可畏,但“人祸”更需防范。与地震等暂时无法预测的灾难相比,由暴雨引发的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有一定的前兆和紧急疏散时间,如果预警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完全可以尽量减少人员伤亡。灾难当前,最怕预警信息被形式主义的官场积弊绊住,这种“人祸”因素甚至比自然灾害本身的危险指数更高。

  每一例“纸上预警”导致的悲剧,都应该引起深刻反思。因为无论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我们都免不了要与各种自然灾害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灾难预警机制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最近一段时间,各级政府部门都在开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抚顺洪灾提醒我们:在灾难预警机制方面,形式主义的问题同样不容小觑。相关职能部门不仅应将平时的演练工作抓好、抓实,更应检讨以往那种“空对空”的“纸上预警”做派。唯有革除形式主义之弊,我们在灾难中才能更从容。(汤嘉琛)

[作者:杜雯雯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