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台著名策展人:艺术能帮市民了解一座城市(图)

2013-06-04 13:58:00 来源: 南方日报 
字号  

谢佩霓

    ■对话

    6月1日“交叉口·异空间——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2013)”展览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开幕,将展览至6月30日。此次展览由何香凝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高雄市立美术馆、艺术推广办事处共同举办,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四地共16位艺术家带来了41件多媒介方式的作品。

    之所以以“交叉口·异空间”作为展览主题,是因为随着全球化以及两岸四地的现实处境,出现了“跨地域创作”和“艺术全球化本地化”现象。艺术家们在各地游走,办展览或从海外回到故乡从事艺术创作活动。这种空间“变异”带动了艺术家在创作观念、方式,文化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改变。“艺术家作品的针对性已经从地域性、个人化上升到国际化。”此次展览的主策展人冯博一说。

    本次展览特别邀请到台湾著名策展人、高雄市立美术馆谢佩霓,南方日报专访了谢佩霓,专访艺术与公众互动的话题。

    南方日报:在这次展览中,四地艺术家们反思社会的角度,创作的语言有什么不同吗?

    谢佩霓:这是高雄市立美术馆第一次来到大陆办展览,台湾当代艺术发展的轨迹和大陆的不太一样,经历过多个阶段。这次来的4位台湾艺术家有不同的出生背景,有不同的族群,其中有一位是原住民,也有南北部的艺术家,还有一位艺术家的父母是上世纪40年代末的时候从大陆搬到了台湾。

    与大陆艺术家相比,台湾艺术家的作品更强调手感,比如林介文的作品《尾巴》是利用何香凝美术馆里的卫生纸编制成的,编成可以现场穿的一些衣服。还有一位艺术家做了皮影戏、竹子手绘,注重传统手工艺。

    在艺术家的作品里,还表现了台湾族群融合,里面充满幽默感,采用了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就像这次的一位艺术家做了一个影像作品,拍了许多地方的地标式建筑,比如凯旋门、埃菲尔铁塔,采用仰拍的方式,拍一些有趣的场景,比如一个男子看起来像是在和一个女子拥吻,其实不是,同时给人造成在现场的错觉,看过的人都会会心一笑。

    南方日报:艺术如何让更多民众参与进来,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如何理解让艺术成为城市行销手段、渗透城市公共空间的观点?

    谢佩霓: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看,艺术是社会产物,但现在艺术品完成后却成了藏在美术馆里的独立物品,和普通民众有了隔阂。所以通过艺术家的作品,去唤醒民众,在公共空间与民众产生互动交流,协助民众看到以往没有看到过的东西。高雄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正处于急速改变之中,但民众更容易看到负面的东西。很多人摸不清城市的性格,艺术家们试着在帮助市民了解这座城市。

    南方日报:美术馆可以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谢佩霓:高雄市立美术馆是台湾最大的美术馆,占地面积为34公顷,其中包括一个雕塑园区,一个儿童美术馆汉文馆。明年是它成立20周年,在过去大家不懂,认为它比较年轻,并且位于南部。现在连续四年专业性的评比都是第一名,超越了台北的国立美术馆。

    我们把它当成是一种服务业来经营,设身处地为观众着想,要考虑有些观众为什么不来美术馆,他来了会有什么障碍,需要什么样的沟通,为有障碍的观众提供服务,考虑如何做到让观众参观起来比较方便。

    南方日报记者 李培

    实习生 黎金鑫 缪丽琼

[作者:鲍文玉  编辑:]

相关阅读